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前,丝的出口每年最多只有一万多包,一般只有几千包,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增加到二万二千包;战前茶叶出口每年大约五千万磅,而道光二十六年超过八千万磅。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A.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改变B.丝茶的市场依存度加深
C.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出现D.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在15-18世纪的重商主义时代,许多欧洲国家都曾实行垄断性的贸易制度。据学者统计,在道光十七年(1837)前的80年间,粤海关的贸易总值为422716.9万两,是广州一口通商之前整个中西贸易的3.6倍。关于18、19世纪的中欧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西方都曾推行重商主义
B.中国经济水平已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C.海禁政策并未限制中西贸易
D.借一口通商而发动战争是殖民霸凌行径
2023-04-14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世纪初,英国对华贸易商A·马塞松在回答议会中国贸易特别委员会质询时坦承:“如果没有鸦片贸易,棉织品贸易也就不会发展;如果装载棉织品的船不携带鸦片的话,该船恐怕连路费都赚不回来。”这一对话反映了当时(       
A.鸦片走私已取代棉纺织品贸易B.中国处于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出
C.英国以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D.中国禁烟运动严重损害英国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43年6月23日,中英双方议定了中英《过境税声明》,依据《南京条约》中关于协定关税等项规定,声明“中国内地关税,定例本轻,今复议明,内地各关收税,洋货各税,一切照旧轻纳,不复加增”。这一声明(     
A.使英国资本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B.使英国商品完全不受内地控制
C.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D.大大减轻了进出口贸易的负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     
A.列强开始对中国资本输出B.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023-01-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这一条款使中国丧失了(    
A.贸易主权B.司法主权C.领土主权D.关税主权
2023-01-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值百抽五”(即进出口商品的税率为5%)。这些规定(     
A.捍卫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加速了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C.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D.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道光二十六年,英使德庇时请求在西藏定界通商,耆英即以此要求“殊与成约不符”,予以驳斥。德庇时又以前往天津为要挟之计,耆英认为“惟有坚守条约,持以镇静”。道光接报后,也降逾说:“通商一事,更有原立成约,自应永远遵守。”这表明清廷(     
A.深诸近代的国际外交规则B.以条约阻禁列强特权扩大
C.深受近代契约精神的影响D.固守华夷观维护国家利益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的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用全球9%的耕地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

——摘编自邱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三五”期间中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及意义。
2022-03-30更新 | 498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重庆B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10 .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据此可推知
表1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单位:银两
年度英国输华总值中国输英总值中国对英国贸易盈余情况
1765-176911929152190619997704
1795-179953730155719972346957
1830-1833733502399502862615263
A.中国生产方式远优于英国B.英国工业革命成效不明显
C.中国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D.中国传统商品仍有竞争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