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854年,面对英、美、法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清政府却坚持《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断无更改”之意。清政府的这一态度
A.力图抵制不平等条约的束缚B.隐含了天朝上国的外交心态
C.使外交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D.刺激了民众抵抗侵略的决心
3 . 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遭到拒绝。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清政府
A.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B.仍缺乏近代化意识
C.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D.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出现“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的现象,反映了
A.列强侵略使中国社会动荡物价上涨B.市场饱和米价下跌农民生活艰难
C.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使农民生活艰难D.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市场不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合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材料四“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材料三英国路透社2012年8月23日电,卡梅伦自2010年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以来,2011年8月以强硬手段平息了伦敦暴乱,随后同美国一起出兵推翻了利比亚政权,2012年又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起对叙利亚发出战争威胁借口叙利亚保存大量生化武器,声称不排除对叙利亚派兵行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体现了哪些史观。说明影响史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卡梅伦派兵叙利亚,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2017-11-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汇集着西方少有的联合行动的军队官兵、外交官和神甫们的见证录,叙述了维多利亚女王与拿破仑三世军队的丧心病狂和贪得无厌,斥责了傲慢的西方两大帝国对傲慢的东方天朝的横加侮辱……。”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北伐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