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以“施恩”心态对待条约关系,挪威等小国也与其签约,通过“一体均沾”轻易地获得英、法、美所获条约特权。同治八年(1869年)签订的中英《新定条约》,以“中国允”“英国允”的方式首次确认了中英双方各自的利益和诉求。这一变化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的消亡B.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C.救亡图存思潮的盛行D.近代外交意识的增强
2 . 辛酉政变(1861年)后,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在致英外交大臣的信中说:“在过去十 二个月中,造成了一个倾心于相信(同外国)友好交往可能性的派别,有效地帮助 这一派人掌权,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成就。(我们)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这个政府的顾问”。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列强完全控制了清中央政府B.中国同列强的矛盾已经解决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加深D.洋务运动得到列强大力支持
2023-03-01更新 | 3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1120次组卷 | 70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多次痛骂英夷“性同犬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由于阅历和观察,颇知西人亦有“素重信义”的一面,该观点得到当时部分官员认可。这一现象的产生
A.反映了中体西用的理念B.取决于列强侵略的加深
C.体现了对西方的客观认识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分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885-1890年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图示信息表明
A.香港成为最早的贸易中心B.区域经济不均衡性加剧
C.传统的贸易格局开始转变D.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6 . 1851年,清政府一改鸦片战争后对基督教弛禁的态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基督教,在处理教案时对教会也持强硬态度。1860年后,清政府却删除一些禁教规定,处理教案时更多的是偏袒教会。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B.社会主要矛盾的迅速转换
C.传统外交体制在曲折中瓦解D.国内政治局势的复杂变化
7 . 1854年至1860年间,清政府设置了上海、广州、汕头3处海关;1861年至1895年间增设了福州、汉口、温州、芜湖(安徽辖地)蒙自(云南辖地)等12处海关;1895年后又增设了沙市(湖北辖地)长沙、哈尔滨等15处海关。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保护B.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关税缓解了政府财政紧张D.西方列强侵略不断深入
8 . 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反而将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5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人。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清军的军事部署说明
A.对英作战指挥方针失误B.保留了落后的外交观念
C.阶级属性决定战争策略D.与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3次组卷 | 4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洛带中学2017届高考模拟考试(5月)历史试题(一)
10 . 1843—1894年间,中国出现了许多外国工厂,主要从事轮船维修和农产品加工,同时也涉足肥皂、火柴、水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据此推知,该时期
A.洋货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B.中国对外出口商品已涵盖各个领域
C.既有条约无法满足列强的利益需求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心发生转移
2021-10-22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