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857年,马克思在《纽约论坛报》上发文谴责,战争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当时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 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陆续设立南洋通商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由地方要员兼任,负责南北的交涉通商、海防交通等。后来南洋大臣成为湘系的禁脔,北洋大臣成为淮系的专设交椅。这反映出
A.清廷抛弃天朝上国的腐朽观念
B.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C.清政府已具备完善的外交机构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3 . 清朝咸丰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
A.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B.割占香港
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建租界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了只有外国商人才能享受的“子口税”特权。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子口税制度
A.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
B.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C.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
D.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
B.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C.清政府不听话
D.外国商品销量有限
2017-11-18更新 | 228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6 . 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A.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B.标志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2016-12-21更新 | 19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