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如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
2022-04-03更新 | 231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空白处的标题应是
第四章 西力冲击(下)(一八五〇至一八六〇)
第一节 _____
第二节 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
第三节 中国境遇的再变
A.英国的炮舰政策B.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C.西方国家的携手D.朝局之变及时势的认识
3 . 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清政府
A.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B.逐步接受国际惯例
C.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D.坚守天朝上国观念
2021-01-24更新 | 1477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该学者
A.掩饰了列强侵略的本质B.认为战争爆发有偶然性
C.旨在批评清政府的顽固D.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显示了不同时期晚清政府外交应对挑战时的举措。无法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1842年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
1860年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
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
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A.具有被动性与保守性B.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C.忽视国家利益的维护D.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6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由皇帝指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批准在北京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历程B.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2019-12-28更新 | 913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7 . 俄国使臣伊格纳切夫向清政府提出:“将此东方(乌苏里以东)属于我国……如此中国东界,亦可平安。”此侵略要求的实现借助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 1860年,《北京条约》签字后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我们永久性的利益在于贸易,而贸易的繁荣全赖于秩序和安定”,“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益依靠一个中央政府的存在”。为此,英国
A.放弃了割占中国领土的要求
B.要求中国开放全部沿海港口
C.提出外国公使必须进驻北京
D.积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
2017-10-27更新 | 59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一历史试题
9 .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016-10-20更新 | 20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期期初调研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