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2 . 下图所示是19世纪外国侵略军在广州发布的告示。告示中“联军”所属的国家最有可能有
一、联军指令成立一委员会,设于巡抚衙门内,协助巡抚维持秩序,并拨给一定的军队,以稽查地面.
二.联军占领地区以外发生的事件,只关涉中国人的由中国官方自行处理;凡与外国人有关的,必须由委员会予以处理.联军占领地区内的一切犯罪行为,按军法处理。

A.英国和美国B.法国和德国
C.英国和法国D.美国和日本
3 . 1864年汉口海关进口鸦片1999担,1881年增至3923担,成为进口货物中的大宗。这一变化的出现是因为当时
A.鸦片贸易合法化B.汉口海关执法不严
C.清政府疏于管理D.英国扩大鸦片走私
4 . 1860年,恭亲王奕䜣将《英国续增条约》《英国据单》及《给英国执据》等文书,具折专程从北京送往在承德的咸丰皇帝。咸丰帝阅毕即发布上谕说:“所有和约内所定各条,均著逐款允准。”下列属于当年新增的条款是
A.开放五口通商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割占辽东半岛D.各国军队可驻京
5 .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认为“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准行。”强调外国公使驻京是只准暂住,而且“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眷属”。甚至不惜以“全免关税、开放鸦片烟禁”等“大皇帝新恩惠”来换取取消该条款,这表明清政府
A.极力地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固守儒家礼仪和华夷观念D.试图抵制东交民巷驻军
6 . 1861年,为处理国家的对外事务,清朝成立总理衙门。总理衙门存在40年,任职官员大多通过考试选拔,以下是某些时期的部分入职考题,从考题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晚清
咸丰十一年(1861年)言忠信,行笃敬
同治三年(1864年)淑仪君子,其仪不忒
光绪九年(1883年)铁路议
光绪十六年(1890年)土圭(测四时、方位工具)致日景论策问:条约、舆地、算法、制造

A.完全摒弃中体西用思想B.选官标准逐步适应近代化的需求
C.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深远D.中央机构半殖民化程度日益加深
7 . 1850年,英国外交大臣鼓吹说:对中国实行另一次打击的时间就要到来。这些像中国、拉丁美洲那样半开放的政府,需要每隔8年或10年就狠狠地揍一顿。为进行“另一次打击”英国发动了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任凭清政府总理大臣邀请外人“帮办税务并严查偷漏”。其后,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从“帮办税务”的“客卿”,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中国近代海关名为中国政府机构,实则为西方列强掠夺中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国际官厅”,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独特缩影。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中国海关发展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
9 . 法国海军上尉帕吕在回忆录《远征中国纪行》(成书于1863年)中写道:“八里桥(东距北京通州八里)一役,联军弹药耗尽急需补给,可就在此时,清军首领僧格林沁撤退了,沿着石板路逃回了北京圆明园。”八里桥战役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10 . 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这些史实能从侧面说明
时间事件文献
1759年乾隆皇帝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洪仁辉用中文向清政府申诉而被流放,其中文老师直接被处死。原因是外国人没有资格说中文,更没有权力向清政府申诉《旧中国杂记》
1858年“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被判了死刑!《天津条约》第51条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B.西方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C.中国华夷观念的改变D.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