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1509次组卷 | 7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1399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01-30更新 | 1746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复习班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4年,李鸿章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斥之。”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据此可知清政府
A.逐步遵从国际外交规则B.试图主动融入世界舞台
C.国际地位逐渐得到提高D.已成功向近代外交转型
6 . 1868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蒲安臣条约》,其中第五条规定:“两国公民与臣民为了好奇、经商或作为永久居民者,彼此从一国自由移民到另一国对双方都有好处。”这一规定
A.说明华工出国由非法开始变为合法B.使列强在华掠夺劳动力合法化
C.刺激了欧美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变化D.促进了美国加快对西部的开发
2022-03-02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7 . 清政府一向视海外华侨为“自弃王化”,对华工不予庇护。1872年,数起古巴华工惨案引起国际关注,迫于舆论压力,总理衙门派人前往古巴调查,后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并在古巴派驻领事保护侨民。这一转变(     
A.缘于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
B.体现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
C.提升了海外华工政治地位
D.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旧观念
8 . 1864年,清政府在浙江湖州府实行垦户缴纳官租三年,垦熟后的土地八成归垦户所有,两成归政府的办法。在安徽广德州,地方当局曾派人清丈土地,将无主认领的荒地以每亩制钱600文的价格卖给“客民”为业。这些做法
A.旨在恢复战后统治秩序B.说明清廷维护农民的利益
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D.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水平
9 . 与下图相关的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10 . 对于不平等条约中给予列强各种权益的内容,清政府的官员们尚未从是否平等的角度思考,而是抱着“怀柔远人”的心理,或将其视为“投以肉食”的羁縻“制夷之道”,并认为“无伤于国体”。这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     
A.意识到要向西方国家学习B.国家主权意识较淡薄
C.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具有一定的世界眼光
2022-08-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