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度能接受。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是什么?这一方案的根本点在哪里?
2023-02-0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第一中学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

——摘编自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列强入室……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材料三   中国的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还像一个“大葡萄叶子”,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已经变成了一个上半部分被挖去的残叶,好听些说它像“公鸡”的形状,其实是想掩盖我们的屈辱。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2)请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的“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3)根据材料三,说明欲掩盖的屈辱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带给中国的屈辱。
4 . 据1842—1859年间实践中的中国对西方外交机制网络示意图(见如图)可以推断,当时清政府
A.建立统一外交机构的必要性B.沦为“洋人的朝廷”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2019-12-11更新 | 506次组卷 | 67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获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这是某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有
A.1处B.2处C.3处D.4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