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放东南沿海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又开放沿海、沿江11处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又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主动顺应资本主义的潮流B.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特别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D.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古代,周边的国家和部族常被视为“藩属”或“夷狄”,需定期向中央王朝朝贡。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没有真正的外事机构。1844年,清政府按照列强的要求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各国通商事务。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职务由亲王或军机大臣等兼任。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成为常设机构。1912年3月,陆征祥改外务部为“外交部”,并把驻外使领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

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对外交往发生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