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1864年8月总理衙门颁布条例∶“各关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募请调派,其薪水如何增减,其调往各口以及应行撤退,均由总税务司作主。……客口税务司、总办、扦子手、头目四项、若有不妥,由总税务司一人作主撤退”。这种英人控制中国海关的现象,其直接影响是(     
A.便利了列强对华拓展市场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导致了经济结构开始变动D.削弱了清政府统治地位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863年11月英国人赫德任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位四十多年间,海关税收逐年增加,成为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ー,1863年时候海关收入855万两多,而到1908年海关收入3293万两。这说明
A.西方列强加强了资本输出B.清政府的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列强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2021-04-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海关所记1868- 1875 年丝茶和鸦片的交换。(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进口鸦片值(A)出口茶叶值(B)%(A∕B)出口生丝值(C)%(A∕C)
186823,82433,25270.522,461109.3
187024,11527,44387.819,306124.9
187326,14135,11974.325,333103.2
187525,35536,69869.120,107126.1

上述表格(   
A.表明丝茶贸易逐步被鸦片贸易取代B.说明洋货遭到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
C.全面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状况D.表明中国外贸收入被鸦片大量吞噬
2020-06-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A)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所示现象 (  )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
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表明中英之间正当贸易成效显著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规定册例不得多于各国,一切规费全行革除。如有海关胥役需索,中国照例治罪。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

——《中美望厦条约》

材料二   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漠视条约,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攫取到的在华特权,并简析其对我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年—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年—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三次战争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反映出列强的主要要求是
A.第一次是商品输出,后两次是资本输出
B.前两次是商品输出,第三次是资本输出
C.三次均为资本输出攫取土地
D.三次均为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时情况:据统计,被掠和破毁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盒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针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的情景:

我亲眼看见许多杀人的事情,这些被杀害者……是根本没有武装的。我还看见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能断定,他们是在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材料三:联军统帅瓦德西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有因抢劫发生的强奸妇女之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中记载的事件各发生于哪一次侵华战争中?其中火烧圆明园发生于哪一年?
(2)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出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的罪恶活动。
(3)上述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9-09-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860年,英国新闻界评价一场战争时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克黄金)。”这场战争
A.导致东亚国际格局发生变动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西南腹地
C.标志清廷彻底沦为列强傀儡
D.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量领土
10 . 1877年,郭嵩焘到达英国伦敦,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接着刘锡鸿被任命为驻德公使,不久清政府相继在其他各国首都设立了使馆。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如旧金山、横滨、大阪等地)设立领事馆。这反映了
A.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势
B.中国外交完全与世界接轨
C.列强在外交上欺凌中国
D.清政府具备近代国家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