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西方世界的挑战

材料一:第三十四款       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

       ——《望厦条约》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单位:万英镑)

年份1840年1842年1845年1850年1851年1853年
输华商品总值52.496.6239.0140.0216.0100.0

材料三: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的广州当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要求。这些问题汇合到一起,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朝廷告知可允许作一些合理的小变动,但重大条款不予考虑,以免万年和约《南京条约》失去其意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问题:
(1)材料一中《望厦条约》第三十四款规定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所述的“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中国内部正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清政府应对西方世界挑战态度的看法。
2020-04-0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时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材料一:


材料二:

   


(1)就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而言,属于原始史料的是,非原始史料的是        (填字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并分析其侵略意图。
(3)从“动机与效果”的辩证视角,谈谈“开埠”条款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19-10-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3 . 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以下要求。

指出图1与图2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并利用配图文字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逻辑关系的认识。(要求,逻辑关系明确,认识合理。)

例:转折关系:晚清华工出国是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以被动的姿态融入世界潮流;1979年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是以主动的姿态投身全球化浪潮。尽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有主动开放,但因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开放效果并不好,因此可以把改革开放作为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的真正转折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