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材料二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

(2)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概括材料二反映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分别为福建省内的城市和地区)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2018-06-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材料三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大事记

材料四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材料五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不公正”的含义。

(3)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二图示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又带有新的时代特点”,请结合材四说明“带有新时代特点”指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2018-01-11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世纪中期的近代中国”主题学习探究。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历史阶段特征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大事记

(1)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联系。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

探究二开埠通商

(2)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近代中国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结果?对比两图,分析指出通商口岸的空间分布变化。

探究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3)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又带有新的时代特点”,请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论证说明。

2017-12-22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历史
4 . 下图所示现象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
A.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B.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
C.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D.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示意图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2022-02-18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现象 (  )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
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表明中英之间正当贸易成效显著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7 . 图1、图2为近代中国不同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示意图,这反映出
A.中国抗争成效显著B.中国领土丧失减缓
C.列强侵略逐步深入D.列强内部矛盾凸显
9 . 下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制作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他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总体来看通商口岸的开设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③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路线相关
④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意图相关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材料二   



图2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指出图1中通商口岸的开放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其分布特点。
(2)指出图2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形成的经济根源?说明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现象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