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档案是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一份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展示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的签字页,上面书有“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和“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字样。下列史实与这份档案紧密相关的是(     
A.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五口通商
B.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C.允许鸦片以“洋药”的名义纳税进口
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2 . 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在华英国人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言论内容出处
19世纪5O年代初一个在中国的3个省份中住了1O年的英国人说道:“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 ”严中平《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我们永远找不到一个人会承认我们的布和他们的布一样好。就我对于布的知识而言,他们偏好土布是正确的。杨贤镐《外贸史资料》
1847年英国驻福州的领事说:“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口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途。”英国蓝皮书《1846年中国各国贸易报告》

A.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B.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
C.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D.中国传统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3 .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2022-07-14更新 | 4449次组卷 | 33卷引用:海南省白沙县海南中学白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给英法的照会称:“何以贵国兵丁扰及园庭,焚烧殿宇?贵国乃系知礼之邦,约束兵丁,素有纪律,岂有兵军肆意焚掠园庭,而两国带兵官及贵大臣推为不知之理?”这则史料可以从侧面证实
A.火烧紫禁城B.火烧圆明园C.北平沦陷D.签订和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1840年开始,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践踏中国的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43年、1844年、1845年中国各商埠刚开放时,英国兴奋若狂。设菲尔德的一家有名商行向中国输出大批刀叉,并声称它准备把刀叉供给全中国。但中国人不懂得刀叉的用途,而是用筷子扒饭。他们对这些器物连看也不看。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何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

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励)

——《辛丑条约》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人为何对中国开放商埠“兴奋若狂”请举两个材料一中所谓的“中国商埠”。
结合所学知识,为改变材料二中的“奇怪的结局”,英国当时发动了什么战争?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签订对英国改变“奇怪的结局”有帮助吗?为什么?
2019-11-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108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代人由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两代人之间对社会巨变所持的不同看法,导致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矛盾和冲突,这就是“代际冲突”。代际理论对于深入探讨近代中国巨变时代中的思想文化冲突现象而言,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工具。

——摘编自焦润明《代际理论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代际理论”的理解,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证。(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解,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7 . 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称呼各异。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对华远征
C.第二次英中战争
D.亚罗号战争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二百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

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黄仁宇)”。英国资产阶级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纳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英国商品为什么在中国销售增长不大?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英国资产阶级认为是什么原因?为此他们提出什么主张?并采取了什么行动?
9 . 1860年,英国新闻界评价一场战争时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克黄金)。”这场战争
A.导致东亚国际格局发生变动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西南腹地
C.标志清廷彻底沦为列强傀儡
D.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量领土
10 . 1858年(咸丰八年)11月,清朝与英国在上海签订《中英通商章程》,规定:
(1)海关聘用英人;
(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
(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
(4)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这一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便利了英国商人对华商品输出
B.清朝的关税自主权由此开始丧失
C.清朝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D.清朝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19-05-0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