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1862年,英国公使照会清政:“两国始终不和之缘,总由各省督抚于外国交涉事件,并无尽心守约之理”“各大吏向不存秉公尽约之意,转以条约准行之处,多方推卸,设法阻挠”,要求皇帝明降谕旨“敢有相违者,立予重处”。这表明
A.清政府官员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B.地方官致力于摆脱列强条约束缚
C.英国意图进一步落实在华特权D.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18452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是指什么条约?他们又想通过“修约”达到什么目的?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了?具体有哪些内容?
(3)依据材料一合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与图一相比,指出图二商埠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政府“自开商埠”的原因。
2020-08-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4 . 咸丰八年所定英国条约第十六款(即1858年《天津条约》)所载:“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
A.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清政府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5 . 有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该学者
A.掩饰了列强侵略的本质B.认为战争爆发有偶然性
C.旨在批评清政府的顽固D.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源
6 . 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奉行“舍羁縻之外,别无他策”的指导思想。《北京条约》签订后,奕䜣提出遵守不平等条约,以这些条约为交涉依据的政策。这一转变
A.告别了传统的理藩外交B.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受到了列强的外交威胁D.适应了外交近代化的需要
7 . 1860年,总理衙门大臣奕䜣在奏折中将俄国列为中国第一大威胁。他认为俄国为“肘腋之患”,英法等国为"肢体之患"。这一认识
A.反映出东北西北边疆严重危机B.对中国周边形势作了错误判断
C.表现出清政府的海防意识薄弱D.企图联合英法遏制俄国的侵略
9 . 有学者在其著作中对19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如何由天朝中心主义转型为现代国际社会的一员,并艰难地转向主权国家间的现代外交模式作出了细致阐述与精辟分析。下列表述最符合这种“转型”的是清政府
A.放弃对周边国家的传统宗藩隶属关系
B.允许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经商和传教
C.不断地与西方国家签订各种类型条约
D.主动向外国派出公使并在外设立使馆
10 . 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2019-12-11更新 | 506次组卷 | 67卷引用:山东淄博市实验中学2019年1月期末考试模拟高一历史试题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