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1858年,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天津条约》获取了在内地游历、经商等侵略权益,但1863年之前,西方人在华游历的首选之地为东三省、天津和北京,而1865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逐渐成为西方人游历的热点地区。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东南互保”符合列强利益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性
C.传统的宗藩关系逐渐解体D.西方侵略势力伸向东南沿海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2月25日,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在蒲安臣这样一个美国人的率领下从上海虹口出发了。由于他本身是美国人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他主导下签订的《蒲安臣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平等身份签订的条约。把这份条约与同期其他列强与中国签定的条约进行横向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对华政策与英法等国相比有明显的独特性,与英法等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领土要求相比较,美国在这一时期没有对中国提出任何瓜分势力范围的要求,而且两国人民自由流动和入学的条约有力的促进了后来的移民和留学潮。如果把《蒲安臣条约》与先前美国对华政策进行纵向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已由一开始的尾随英国,本行免费搭便车的帝国主义,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立的对华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合作政策

——摘编自倪正清《从蒲安臣和<蒲安臣条约>看晚清中美关系》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主要从军事上考虑。为减轻自己在对日战争中的损失,促使中国在对日战争中做出积极的努力。美国在太平洋同日本的战争是在劣势下进行的,在军事上扭转不利局面,打败日本,是当时美国制定太平洋和亚洲政策的主要出发点。为此,在对华政策上,美国的基本方针是维持中国的作战能力,利用中国雄厚的人力,在亚洲大陆牵制更多的日军,并用中国做基地轰炸日本的海上航线,进而轰炸日本本土,以此支持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对日作战。在政治上,则使中国同美国友好。为此,罗斯福每做出一个决定时都把这些目标牢记在心。因此,美国在这一期间执行了援助中国抗日,促使中国民主团结,以便有效地打击日寇的政策。

——摘编自胡之信《1941-1945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蒲安臣出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援助中国抗日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其内容朝廷重臣皆“鲜见其文”,社会各界更无从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皇帝迫于列强压力,准许将所签屈辱条约向地方各省颁发。这一变化
A.有助于减少地方的外交压力B.表明清政府的治理能力更趋成熟
C.说明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列强D.体现出清政府严格遵守条约体系
4 .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1399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文综冲刺(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经过这场战争,北京的官员就这样创立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新秩序,而滞留在长城以外热河的朝廷则怀恨在心。随着新条约的履行,热河和北京之间的观点分歧不断扩大。”这场战争使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传统朝贡外交体系正式崩溃
7 . 曾国藩主张“诚信外交”。他认为,中国办理对外事务要“依约而行,接之以信,驭之以诚,断之以理”,那么中外交涉就“不至大有龃龉。”该主张
A.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足B.推动中外平等关系的建立
C.使诚信外交观念成为共识D.标志条约外交理论的形成
8 . 1868年,蒲安臣作为清政府特使率领使团出国访问,他在旧金山发表演说称“中国鉴于另一种文明已从四方八面逼近而来,已经睁开了它的眼睛”。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试图融入国际社会B.实现了外交政策转变
C.彻底抛弃华夷观念D.正大力推动洋务运动
9 . 1867年,针对西方在修约过程中的非分要求,李鸿章“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驻外公使曾纪泽利用西方“可随时修约”的规矩,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这反映出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国际环境利于外交斗争
C.外交平等成为国人共识
D.对外交往增强主权观念
10 . 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
A.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
B.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
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