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扬子江游记

1877年10月7日,美国《纽约时报》特约记者T.W.K在该报上发表了《在大清国的心脏旅行——扬子江游记》一文,写道:

蒸汽火轮在扬子江上定期航行运营已有15个年头了,这项业务最初还是由美国公司发起的(注:1862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首开汉口至上海航线)。扬子江上每个航段的地方政府都有权对过往商品课税,而每个航段又有小官吏与官卒设置的关卡要强行收费。每艘大清国货船按规定都必须停船交捐。根据大清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条约,外国人可以不理会这些“敲诈”,外国商业行会的成员通行不受侵害,他们只需交纳商品的进口关税和货物抵运地的当地税即可。

直到今年3月,扬子江的航运权才最终落到美国人手里,这偶尔还遭到英国人的反对。我回程搭乘的火轮名为“江庆号”,这条船是在纽约建成的。去年这家美国公司卖给了大清国的一家轮船公司(注:轮船招商局),这家清国公司全由当地的股东、董事和代理商们组成。我是从一位清国人那里买的船票,他写英语的速度与我相当,但写得比我还更规范些。这家轮船公司在每条船上都派有两名清国执事,他们参与办理所有货物和统舱乘客的承运手续。

进一步开放大清国的内陆港口越来越有必要。距汉口400英里的宜昌是首选口岸,它不久前向外国商船自由开放,大清国的亲王和当地政府官员与美国领事及随从一起参加了开埠典礼,穿着各式衣服的老百姓也前来助兴。我们的星条旗在领事馆前冉冉升起,这是在扬子江出海口1000多英里的大清国内陆地区首次正式地升起外国国旗。清美之间的友谊得到了认可。但是,宜昌作为交通港口的希望仍未完全实现。汉口的外国和清国商人都反对进一步开放扬子江沿岸其他内陆港口,扬子江上的船工们也持反对态度,因为他们都不愿意看到蒸汽火轮抢走他们的生意。然而毫无疑问,只要耐心等待,不用多久,我们火轮的汽笛就会打破扬子江上各个口岸的沉寂,勃勃的商机也必将出现在整个扬子江流域。


问题:
(1)材料反映出外国人在清国有何特权?这些特权与哪个条约直接相关?
(2)从该史料中可以提炼清国的哪些重要特征?
(3)你如何理解这位美国记者的游记?
2019-04-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
——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材料二 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 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据《清德宗实录》等整理
问题:
(1)材料一“……”处的条款内容可能有哪些?清政府处于什么心态
(2)材料二中(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指什么?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近代“夷务”观?
2016-11-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4月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