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2月25日,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在蒲安臣这样一个美国人的率领下从上海虹口出发了。由于他本身是美国人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他主导下签订的《蒲安臣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平等身份签订的条约。把这份条约与同期其他列强与中国签定的条约进行横向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对华政策与英法等国相比有明显的独特性,与英法等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领土要求相比较,美国在这一时期没有对中国提出任何瓜分势力范围的要求,而且两国人民自由流动和入学的条约有力的促进了后来的移民和留学潮。如果把《蒲安臣条约》与先前美国对华政策进行纵向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已由一开始的尾随英国,本行免费搭便车的帝国主义,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立的对华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合作政策

——摘编自倪正清《从蒲安臣和<蒲安臣条约>看晚清中美关系》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主要从军事上考虑。为减轻自己在对日战争中的损失,促使中国在对日战争中做出积极的努力。美国在太平洋同日本的战争是在劣势下进行的,在军事上扭转不利局面,打败日本,是当时美国制定太平洋和亚洲政策的主要出发点。为此,在对华政策上,美国的基本方针是维持中国的作战能力,利用中国雄厚的人力,在亚洲大陆牵制更多的日军,并用中国做基地轰炸日本的海上航线,进而轰炸日本本土,以此支持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对日作战。在政治上,则使中国同美国友好。为此,罗斯福每做出一个决定时都把这些目标牢记在心。因此,美国在这一期间执行了援助中国抗日,促使中国民主团结,以便有效地打击日寇的政策。

——摘编自胡之信《1941-1945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蒲安臣出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援助中国抗日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022-06-27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4年,包令正式出任英国驻华公使。包令受命期间。外相克勒拉得恩伯爵于同年2月13日向他下发了英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调令一“ 修约",修约内容如下: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啼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省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规定不得在外国进口的货物上,和为向外国出口而购买的货物上,课征内地税或子口税....争取英国国主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包令于4月25日照会叶名琛,提出修约的要求。修约遭到叶名琛的拒绝。英方提出所谓“修约”即是对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34款:“合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引中英(虎门条约》第8款:“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公允。

——摘鳊自李晓峰(第二次鸦片战争若干问题一 以“修约”、 “换约”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4年英国提出修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清政府拒绝英国修约提出三条合理性的理由。
2021-07-29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木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同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1874年《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在海防问题上,郑观应认为“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事变拨调他省师舰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医械不一。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他还认为中国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也”。

——摘编自《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外患”呈现出哪些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观应的海防主张。
2020-04-21更新 | 248次组卷 | 5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提分小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官方统计,在1837年至1839年三年中,英国销华的合法商品总值平均每年不过91万多镑,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值,每年竟达427万多镑。英国对外贸易的如此巨大逆差却是靠印度出产的鸦片向中国走私而得到平衡的。鸦片走私已成为中英、印三角贸易的生命线林则徐禁止鸦片走私就危及了英国对华贸易的根本利益,导致英国于1840年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是这次战争并未达到英国的目的,因此16年后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迫使清政府把鸦片作为合法商品订入条约。

——摘编自陈翰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读严中平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下卷书后》

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已求和三次,其中两次派使被拒,这时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4月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

——摘编自【日】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痛心而沉重的。上至最高统治者慈禧老佛爷,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置国家利益于个人享乐之下;清末以来,官职无论大小均可卖得。在封建专制的清王朝统治下,人民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民主,整个国家是一片万马齐喑。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摘编自古丽《中国输在哪里谈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的基本诉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史不同的历史分期体现出不同的叙事体系,历史观念的更新也影响着历史分期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分期问题框架下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催化剂,体现着自己的历史价值。太平天国政权本身的农村政治并不能为中国提供任何资本主义因素,但起义者的战斗为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打开一条可以施展的新格局。相比之下,1840年的鸦片战争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整体性的政治观念的更新和新经济因素的引进,而1861年因为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衡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王明前《中国近代史开端1861年说》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递进过程中,甲午战争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甲午战争把维新思潮推向高潮同时,又促成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维新派指出,当时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挽救民族危机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进行改革,奋起救亡。这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迅速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我们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它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而且它还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由前期的不完全形态向后期的比较完全形态转化。因此,就严格意义来说,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作者以1861年标志性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的依据。

(3)运用上述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 . 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的重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於小夷也。……据英人地理全志稽之,我中华幅员八倍於俄,十倍於米,百倍於法,二百倍於英,地之大如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氏的民族主义既是自由民主的,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是共和主义的,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奇愤”因何事件而起?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大清皇帝准将香港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宰,任便立法自理。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九龙司地方一区,……兹大清皇帝定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国君主并历后嗣,并归香港界内。

——中英《北京条约》

材料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收回香港地区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必须恢复行使主权。二、联合王国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英《联合声明》


(1)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了哪三件事?
(2)材料一、二所述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所述事件出现的历史条件又是什么?
(3)中国政府现在在香港实行什么样的制度?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武汉位于长江流域腹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枢纽,号称“九省通衢”。明清时期已发展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工商业重镇,自近代开埠通商以来,各类新式工商业陆续兴办,武汉商业日益发达,到19世纪末发展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自近代开埠到19世纪末,促进武汉工商业日益发达的因素。
2019-09-04更新 | 4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B卷提升篇)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拓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二无论什么时候关于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国的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市;二、争取长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完成: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列的内容,英法两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吗?简述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