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呈现新陈代谢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1872年李鸿章上《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研究近代中国应该从三个层次来说明:第一、它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如危崖转石不达其地不止;第二、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螺旋特别多;第三、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资本主义之新。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李鸿章认为中国面临“三千年一大变局”的主要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局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出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0-05-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学者颜清湟把清政府华侨观念及政策的转变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清初阶段,清政府因袭明朝的政策和观念,将华侨视为“弃民”、“罪犯”和“潜在的汉奸”,后又将之视为“政治犯”、“谋反者”和“叛逆”。二是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将华侨视为“汉奸”,其原因在于清朝统治者认为华侨对外来侵略者给予帮助。三是1860-1876年期间,清政府将华侨视为“苦力”。清政府对出洋华人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四是1876年后,清政府将华侨视为“华民”、“华工”“华商”和“华侨绅商”。

由此看来,清政府由以前的弃侨转向护侨。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华侨的人权逐步得以体现和维护。特别是1876年后,清政府开始视华侨为“华民”、“华工”“华商”和“华侨绅商”。到1892年,薛福成接到黄遵宪请求朝廷豁除海禁的上疏,就给总理衙门大臣上书专论豁除海禁以招徕华民。1893年9月13日,清朝政府终于废除了传统的海禁政策,准许旅居外国的华民自由回国。从此,海外华侨与国内臣民处于基本平等的地位。

——摘编自颜清湟《清朝对华侨看法的变化》

结合材料,围绕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变化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简练,论述成文,有理有据,符合史实且有一定认识)

2018-05-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