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费正清

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和从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越来越紧地掐住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 . 下表反映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才籍贯的分布情况。
省籍人数省籍人数
广东50江苏28
广西1浙江23
四川1贵州4
山东2八旗16
江西3湖北2
河北1台湾1
福建11安徽16
湖南8

据此判断,影响晚清外交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沿海与内陆开放程度有别
B.各地教育文化水平的差异
C.清末各省选才政策不一致
D.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
2018-04-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某同学所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掠夺原料、开拓海外市场市场,发动鸦片战争
B《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南京条约》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新途径
D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

A.A
B.B
C.C
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
时间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
1859年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和外交事务。
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

A.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
B.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
C.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
D.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5 .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
乾隆时代(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咸丰时代(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同治时代(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

A.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
C.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
D.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
6 . 下表反映了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
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圆明园遭到破坏
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南京、苏州等地为商埠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A.AB.BC.CD.D
7 .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其中导致1844年进口猛增的原因是
年代1842184418461848
正当贸易货物总值(万英镑)96.9230.5179.5144.6

A.鸦片输入减少
B.自然经济解体
C.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
D.5%的低关税
8 . 下表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据此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国名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比例
中国3.6亿人均0.75便士1
洪都拉斯14600人人均934.5便士1246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在中国投资设厂
C.进一步控制满清政府
D.从中国获取原料
9 . 下表反映了近代西方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
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圆明园遭到破坏
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苏州等地为商阜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