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下表是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据此可知
时期“夷”的解读
1643年版《辟邪集》“夷族”、“夷类”,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夷”
1832年《中英外交文书》“barbarians”(野蛮人)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序》瀛寰之奇士,城外之良友
1858年《天津条约》将“夷”改称为“洋”
A.战败促使国人观念转变B.向西方学习成为了主流
C.传统夷夏观念土崩瓦解D.近代外交意识逐渐萌发
2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唯有英商已在内地买货,欲运赴口下载,或在口有洋货欲进售内地,倘愿一次纳税……则在路上首经之子口输交,洋货则在海口完纳给票,为他口毫不另征之据……”。这些规定反映当时
A.中英两国贸易互惠互利B.中国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D.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3 .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由此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闭关锁国盲目自大B.西方试图保护鸦片走私贸易
C.西方试图打开中国的市场D.清政府无契约精神强行毁约
2020-12-3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0-11-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崔瑞德认为,1860年以后的条约制度视为中国政体的一个特殊部分……炮舰在条约口岸和水路航线上代表着外国的权力。外国军事力量在中国的增长,后来也促使清朝逐渐采用西方武器装备它的军事力量,并且最后装备汽轮而形成了一支海军。这一观点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A.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B.客观上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
C.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D.促进中国民族意识彻底觉醒
2020-11-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今天看来是正常的外交行为,但当时的人们却感到愤愤不平。这种“不平”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家主权遭到践踏B.对国际外交原则缺少理解
C.华夏中心论中产生的一种观念D.不断增强的爱国主义意识
2020-11-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报道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洛带中学2017届高考模拟考试(5月)历史试题(一)
9 . 19世纪50年代初,在与英、法、美等国进行“修约”的谈判中,清政府对于英、美公使提出的公使驻京、到内地自由游历、经商等要求表示是万万不可允许的,而对于免交欠税、废除广东茶税每担多交二钱等要求,虽然旧约中没有却表示仍可相商。这说明
A.中外交往在协商中趋向平等B.清政府极力维护传统外交体制
C.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D.清政府拒绝“修约”有其合理性
10 . 1852年,英国在广州的代办米琪在报告中说:“根据我在中国三个不同的省份居留了将近十年的经验…我可以断言,我从未见过一个中国劳动人民穿过一件英国布做的衣服,除了我们家里用的中国仆役而外。”此报告反映出
A.英国极力为发动新战争寻借口B.中国自然经济具有较强抵制力
C.米琪在为自己贸易亏损找托词D.英国棉布在中国市场极度匮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