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19世纪70年代以前,外国在华洋行以推销鸦片、出口丝、茶为主;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行越来越多地推销棉纺织品之类西方工业品、出口中国原料。这一变化说明,中国
A.国家主权不断沦丧B.完全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逐渐形成了半殖民地贸易结构
2022-04-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规定:“中国今后给予别国的一切政治、贸易及其他特权,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这表明
A.俄国强烈反对英法侵略中国B.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开始出现
C.西方列强在华矛盾得到解决D.中国边境的领土安全存在隐患
3 . 1864年,李鸿章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斥之。”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据此可知清政府
A.逐步遵从国际外交规则B.试图主动融入世界舞台
C.国际地位逐渐得到提高D.已成功向近代外交转型
4 . 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  )
A.清王朝日益融入世界体系
B.中国逐渐接受国际规则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西方列强主宰中国外交
2022-03-0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1868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蒲安臣条约》,其中第五条规定:“两国公民与臣民为了好奇、经商或作为永久居民者,彼此从一国自由移民到另一国对双方都有好处。”这一规定
A.说明华工出国由非法开始变为合法B.使列强在华掠夺劳动力合法化
C.刺激了欧美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变化D.促进了美国加快对西部的开发
6 .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1399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7 . “其公使傲昵于京师,以陵我政府;其领事强梁于口岸,以抗我官长;其大小商贾盘踞于租界,以剥我工商;其诸色教士散布于腹地,以惑我子民”。该现象最早出现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D.19世纪末
2022-02-25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向来洋药、铜钱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通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9 . “洋药准许进口贸易,每百斤纳进口税银30两”;“英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往来”;“法国兵船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西方殖民者获取上述特权始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022-02-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1864年,清政府在浙江湖州府实行垦户缴纳官租三年,垦熟后的土地八成归垦户所有,两成归政府的办法。在安徽广德州,地方当局曾派人清丈土地,将无主认领的荒地以每亩制钱600文的价格卖给“客民”为业。这些做法
A.旨在恢复战后统治秩序B.说明清廷维护农民的利益
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D.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