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1 . 下列内容是近代史上中国各地民众抗击侵略军的斗争,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
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
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3-10-03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度能接受。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是什么?这一方案的根本点在哪里?
2023-02-0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第一中学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筹办夷务始末》是晚清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汇编,收录道光、咸丰、同治 时期有关涉外事务的上谕、廷寄、奏折、照会等。此书中,中国官员所使用的外交词汇可分为四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类别用词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哲学天下、中外一体、抚有万邦 ……
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丑类、逆夷、狡诈、叵测、不驯……
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外交辞令查办、开导、恩准、施恩、羁縻、驭夷……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情辞恭顺、仰赖天恩、悔过、就抚、晓晓置辩……

A.天朝上国思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传统贡赐外交模式被迫放弃
C.这类词汇密集使用于1861年之前D.文化观念冲突是战争的主因
4 . 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凡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缴纳进口或出口正税外,另缴 2.5% 的子口税,便可免除口岸与内地之间所经常关、厘卡应征的一切内地税捐。子口税制度(       
A.便利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B.削减了海关税收征课所得
C.严重冲击着中央财政收入D.导致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割地赔款、口通商、内河航运、_____入京(总理衙门)、鸦片__________出国。
2023-01-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下图是一副速写画,画面中英法联军围坐在北京一座中西合璧的宫殿建筑前进行狂欢。该画所绘场景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过去至少在法律上是禁止的鸦片,现在变成了合法的洋药,可以完全公开买卖了。这样,西方在取得设立租界、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之后,又夺得了鸦片的销售权。”上述评论针对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C.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D.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2022-12-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二)(11页)
8 . 鸦片战争后,商埠的开放成为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兴起的契机。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广州一口贸易变为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除了开放一系列沿海地区的口岸以外,又增辟了长江流域的沿江口岸。这说明,近代中国口岸城市的形成(     
A.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产物B.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密切相关
C.使清政府商业政策发生转变D.源于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需要
2022-12-19更新 | 288次组卷 | 4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11月质量巩固卷(老教材)历史试题
9 . 英、法、俄、美等国先后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德国、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秘鲁诸国相继派使来华。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10 . 1881年,清朝驻外公使曾纪泽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并“争辩良久”。他认为:“诚能深通商务之利弊,酌量公法之平颇,则条约之不善,正赖此修改之文,得以挽回于异日,夫固非彼族所得专其利也。”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意识到启迪民智的重要
C.力主融入国际社会D.国家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