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1858年,英方谈判代表提出在北京驻使后,咸丰帝授两江总督为钦差大臣,办理各国事务,该钦差不同于过去的市舶司长官,也不同于已有的理藩院长官,而是和“夷官”具有对等性质的职位。咸丰帝此举(     
A.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B.颠覆了对外关系体制
C.捍卫了国家主权完整D.突破了传统外交观念
2 .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以“施恩”心态对待条约关系,挪威等小国也与其签约,通过“一体均沾”轻易地获得英、法、美所获条约特权。同治八年(1869年)签订的中英《新定条约》,以“中国允”“英国允”的方式首次确认了中英双方各自的利益和诉求。这一变化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的消亡B.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C.救亡图存思潮的盛行D.近代外交意识的增强
2023·山西太原·二模
4 .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统帅额尔金照会恭亲王奕䜣,声称“英法侨民,即在此园(圆明园)内遇害极惨”;而据法国俘虏科尔迪埃记载,巴夏礼一行8人被捕后,“初解至通州,过八里桥”禁锢一庙内,后被押送至京“加锁练(链)干狱”。据此可知(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B.英法侨民遇害是战争爆发的主因
C.侵略者试图为战争暴行寻找借口D.中西方的维权意识存在明显差异
2023-04-23更新 | 52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难点0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通商善后条约》提到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从此为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提供了所谓的“合法”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海关长期被洋人把持。这一现象(     
A.体现了半殖民地化的特点B.增加了清朝政府的赋税收入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开启了中国关税管理近代化

6 . 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条例。这说明(     

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7 . 1864年8月总理衙门颁布条例∶“各关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募请调派,其薪水如何增减,其调往各口以及应行撤退,均由总税务司作主。……客口税务司、总办、扦子手、头目四项、若有不妥,由总税务司一人作主撤退”。这种英人控制中国海关的现象,其直接影响是(     
A.便利了列强对华拓展市场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导致了经济结构开始变动D.削弱了清政府统治地位
8 .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2022-07-14更新 | 4232次组卷 | 3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清政府一向视海外华侨为“自弃王化”,对华工不予庇护。1872年,数起古巴华工惨案引起国际关注,迫于舆论压力,总理衙门派人前往古巴调查,后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并在古巴派驻领事保护侨民。这一转变(     
A.缘于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
B.体现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
C.提升了海外华工政治地位
D.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旧观念
10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0869次组卷 | 69卷引用:专题03 表明说明类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