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1858年的某条约规定:大清大皇帝允“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之后,其它列强也与清政府签订类似条款。这类条款的实施
A.使黑奴贸易彻底成为历史名词B.形成苦力贸易推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促进了美国种植园经济的繁荣D.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的经济文化发展
2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1437次组卷 | 7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3 . 1857年,朝廷收到两广总督叶名琛虚构的击退英法联军的捷报后,谕令曰:“我方已大胜,此时若专利攻剿,原不难尽歼丑类。如果该酋自知理屈,悔罪求和,并罢议进城,只可俯如所请,以息兵端,但不可意存迁就,致该夷故智复萌,肆行要挟。”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A.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B.推行较为务实的近代外交
C.“崇洋媚外”的心态严重D.仍未改变“天朝上国”观念
4 .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众多的权益。下列属于美国获得的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在华开设工厂D.可派兵保护公使馆
5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其内容朝廷重臣皆“鲜见其文”,社会各界更无从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皇帝迫于列强压力,准许将所签屈辱条约向地方各省颁发。这一变化
A.有助于减少地方的外交压力B.表明清政府的治理能力更趋成熟
C.说明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列强D.体现出清政府严格遵守条约体系
2022-05-21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6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多次痛骂英夷“性同犬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由于阅历和观察,颇知西人亦有“素重信义”的一面,该观点得到当时部分官员认可。这一现象的产生
A.反映了中体西用的理念B.取决于列强侵略的加深
C.体现了对西方的客观认识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分化
7 . 1868年,英美领事与上海道订立了《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该章程规定:“凡不作商人之领事馆及为其服役并雇用之人,未得该领事馆允准,不得拿获。”之后,列强还设立了领事法庭、领事公堂、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等在华审判机关。这一系列举措
A.完善了中国近代的司法制度
B.使中国在涉外纠纷中处于被动局面
C.促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D.表明清延主动寻求外交的近代转型
8 . 1860年“庚申之变”这个名称本身就说明,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拒却的变化正在发生。尽管在开始的时候,这种意识还朦胧地孱杂着种种臆测和附会,但比起鸦片战争之后十几年中浑浑噩噩的天朝旧梦来,终究是另一番境界了。材料旨在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促使清政府政治革新D.引起中国社会思想变化
9 . 1867年夏,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赵烈文做此判断的依据是,当时(       
A.地方独立性增强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各军阀拥兵自重D.西方经济文化侵略深入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平等条约往往是强国通过武力以及其他各种手段胁迫弱国,将本国单方面的要求和权利逼使弱国以条约的形式予以承认,并要求弱国严格履行相关义务。因此,不平等条约都是强国获利,弱国则受到严重伤害,甚至丧失国家主权而沦为强国的附属国。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基本上都是属于这种不平等的条约,故而对中国的危害极大。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