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其中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这一变化(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 . 1864年8月总理衙门颁布条例∶“各关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募请调派,其薪水如何增减,其调往各口以及应行撤退,均由总税务司作主。……客口税务司、总办、扦子手、头目四项、若有不妥,由总税务司一人作主撤退”。这种英人控制中国海关的现象,其直接影响是(     
A.便利了列强对华拓展市场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导致了经济结构开始变动D.削弱了清政府统治地位
3 . 1858年,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天津条约》获取了在内地游历、经商等侵略权益,但1863年之前,西方人在华游历的首选之地为东三省、天津和北京,而1865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逐渐成为西方人游历的热点地区。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东南互保”符合列强利益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性
C.传统的宗藩关系逐渐解体D.西方侵略势力伸向东南沿海
4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1509次组卷 | 7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二中、仙游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天津条约》规定:“此次新定税则并通商各款,日后彼此两国再欲重修,以十年为限,酌量更改。”1868年,清政府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出洋与各国交涉修约事宜,同时任命英国人柏卓安及法国人德善参与交涉。材料表明
A.清廷主动接受近代外交体制B.西方国家积极支持中国修约谈判
C.清政府面临的外交环境艰难D.贸易谈判是当时中外交涉的重点
2022-05-31更新 | 394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858年中英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其中第七条规定:“英商不论向内地输入或由内地出货物,应纳的子口税都要交给起运口岸的海关。”这一条款(     
A.体现了中国关税征收的简化B.反映了英国扩大商品输出的企图
C.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中国海关管理的近代化
2022-03-26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8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1855年,美国驻华公使伯驾在对华修约问题上,认为“必须采取强硬手段”,英国政府代表包令也表示“用孤单的行动而不伴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就没有希望从中国取得任何重要的让步”。由此可见
A.英美对华态度存在根本分歧B.列强企图借助武力维护利益
C.“亚罗号”事件是精心策划D.清朝政府面临内外交困局面
8 . 据《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记载,仅广州三元里一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就有1200名援英抗清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当挂着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声。材料反映了
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B.英国的诱降政策非常有效
C.以上记载完全违背基本的事实D.民众消极反英,积极反清
9 . 1868年,蒲安臣作为清政府特使率领使团出国访问,他在旧金山发表演说称“中国鉴于另一种文明已从四方八面逼近而来,已经睁开了它的眼睛”。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试图融入国际社会B.实现了外交政策转变
C.彻底抛弃华夷观念D.正大力推动洋务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