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筹办夷务始末》是晚清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汇编,收录道光、咸丰、同治 时期有关涉外事务的上谕、廷寄、奏折、照会等。此书中,中国官员所使用的外交词汇可分为四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类别用词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哲学天下、中外一体、抚有万邦 ……
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丑类、逆夷、狡诈、叵测、不驯……
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外交辞令查办、开导、恩准、施恩、羁縻、驭夷……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情辞恭顺、仰赖天恩、悔过、就抚、晓晓置辩……

A.天朝上国思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传统贡赐外交模式被迫放弃
C.这类词汇密集使用于1861年之前D.文化观念冲突是战争的主因
2 . 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凡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缴纳进口或出口正税外,另缴 2.5% 的子口税,便可免除口岸与内地之间所经常关、厘卡应征的一切内地税捐。子口税制度(       
A.便利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B.削减了海关税收征课所得
C.严重冲击着中央财政收入D.导致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3 . 1857年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事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这段论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侵略行为不应受指控B.中国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正当性
C.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正义性D.英国和中国相互指控是合理的
4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其中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这一变化(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规定:中国需与列强互相派驻外交使臣。于是,1860年起,列强国家纷纷派遣使臣常驻北京,处理外交事务,但清廷却迟迟不肯派使臣到其他国家去,认为若清廷派使臣到其他国家去,就是自取其辱!这表明清政府(     
A.坚持平等的外交原则B.仍然以天朝上国而自居
C.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整D.固守传统闭关锁国政策
6 .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2022-07-14更新 | 4437次组卷 | 3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对外交往机构——驻广州的五口通商大臣。1859年移驻上海,后改称南洋通商大臣,1861年划归总理衙门管辖。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C.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深D.对外交作用认识的深化
8 . 1858年的某条约规定:大清大皇帝允“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之后,其它列强也与清政府签订类似条款。这类条款的实施
A.使黑奴贸易彻底成为历史名词B.形成苦力贸易推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促进了美国种植园经济的繁荣D.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的经济文化发展
9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1503次组卷 | 7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为商埠后,武汉对外贸易急剧增长。20世纪最初10年,汉口的外贸总额保持在白银13000万两上下,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C.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2022-06-04更新 | 391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