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1857年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事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这段论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侵略行为不应受指控B.中国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正当性
C.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正义性D.英国和中国相互指控是合理的
2 .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以朝贡使节的惯例屡次拒绝西方列强的“修约”请求,希望西方使节仍以客人身份穿中国朝服每三年或每五年觐见一次,由驿路进京,并保证全程有中国官吏护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公使驻京”获得法律效力。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朝统治者竭力抗拒外侮B.清朝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
C.中国运用国际法维护主权D.西方的侵略出于经济动机
2022-11-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该学者旨在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冲击了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B.致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化
C.揭示了中西冲突发生的必然D.对中国经济的深刻影响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某些传教士以呈送护照为名闯入内地各级官府,干预内政;又以条约为据,强行租买房屋、土地,霸占田产,干预诉讼。这表明当时(     
A.“西学东渐”潮流日益兴盛B.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C.传播宗教为侵略提供掩护D.地方政府权威遭到弱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于不平等条约中给予列强各种权益的内容,清政府的官员们尚未从是否平等的角度思考,而是抱着“怀柔远人”的心理,或将其视为“投以肉食”的羁縻“制夷之道”,并认为“无伤于国体”。这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     
A.意识到要向西方国家学习B.国家主权意识较淡薄
C.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具有一定的世界眼光
2022-08-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对外交往机构——驻广州的五口通商大臣。1859年移驻上海,后改称南洋通商大臣,1861年划归总理衙门管辖。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C.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深D.对外交作用认识的深化
7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关于鸦片问题,双方争论异常激烈,只好采取暂时的妥协政策——“罂粟小姐”成了黑户——英国只能暗地里进行鸦片交易、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清政府迫于英国强大武力的威慑,无奈地同意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国力得到了巨大提高,开始了与中国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斗争。李鸿章在国力虚弱的情形下,积极主张朝鲜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以此来制约日本对朝鲜的侵略。但在甲午战败后,中国在签订的城下之约中丧失大量的权益,包括对朝鲜的宗主权。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二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11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外交与近代外交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意义。
8 . 下表相关信息可用于说明(     

国别

作家

作品

主要内容

美国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猎猴》

主人公陈攀于1857年作为劳工离开福建到美洲种植园扎根,后与黑奴结婚,塑造了跨中、古、美三国的华裔家庭。

古巴

玛尔塔·罗哈斯

《黄色行李》

主人公尼古拉斯·唐克和中国仆人范倪于19世纪下半叶远度重洋向古巴贩运华人苦力的惊心动魄的经历。
A.殖民活动引发美洲族群巨大变化B.近代华工为美洲的开发作出贡献
C.近代中外文学作品交流日益增多D.拉丁美洲是华工主要的流散方向
2022-07-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1861年,咸丰皇帝正式批准在京师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派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管理,待“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时,“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一举措()
A.力图打破闭关锁国状态B.促使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宣告传统宗藩体系解体D.意在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2022-07-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清政府一向视海外华侨为“自弃王化”,对华工不予庇护。1872年,数起古巴华工惨案引起国际关注,迫于舆论压力,总理衙门派人前往古巴调查,后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并在古巴派驻领事保护侨民。这一转变(     
A.缘于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
B.体现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
C.提升了海外华工政治地位
D.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旧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