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由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图是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思维导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林则徐虎门硝烟是战争根源B.英国工业革命成效不明显
C.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必然的D.中国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
2 . 读图旨要

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挟坚船利炮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逼签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及世界形势图




问题导引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1-10-10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3 . 下边两图是1820年—1840年间,中国海关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该项物品指的是

A.茶叶B.纺织品C.鸦片D.工艺品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 二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三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哪一句话高度地的概括了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指出材料二中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英国人阿罗姆所绘嘉庆、道光时期的广式鸦片烟馆图。该图
A.是侵略者对中国的侮辱讽刺
B.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鸦片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C.是侵略者对鸦片贸易的美化
D.反映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鸦片贸易的愤恨
6 . 下面是19世纪30年代亚洲地区某种贸易的“三角关系”示意图。该图能够反映出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B.英国扭转贸易逆差的手段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D.中英文明间的碰撞与融合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2:“……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3:“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4: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1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1、2、3、4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3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3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2有什么进步?

2017-11-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同步练习
8 . 以史为鉴:
认真总结正确认识康乾盛世的得失,有利于我们辩证认识中国近代初期的形势。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周边形势图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716页
请问题
(1)根据所给材料,结合已有知识,说明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时势”?
(2)如何理解清王朝“安于现状”,“注定最后要在一场决斗中被打垮”?
(3)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场“殊死的决斗”的实质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