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表为清朝时期国内铜钱与白银兑换比率的数据,这一现象表明
时期铜钱(文)白银
18世纪末7801
19世纪30年代17001
A.清朝对外贸易严重出超B.清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C.鸦片输入危害社会经济D.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
2 . 对下表中数据变化原因解释合理的一项是
年份白银外流量(单位:银元)
道光十一年6843873
道光十六年15862220
道光二十年—3519872
道光二十五年23989500
A.西方工业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B.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C.闭关锁国导致对外贸易额缩减D.中英贸易中国处于顺差地位
2021-05-04更新 | 620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紫竹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至少包括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批判精神和良好判断、合理推论的批判思维技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家麦迪逊经过详细的计算处理,曾提出一组数据:直到清英鸦片战争爆发之前20年,即道光帝立位的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的产出总和十二个百分点,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和日本(3.0%)。这样的数据虽未必完善,但至少表明了一个基本结论,中国在清中叶仍属全球首富。……从中外学者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共识,至少在经济方面,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并不落后。

——卞姗姗《批判性思维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建构》


围绕上述材料,运用批判性思维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证须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 .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2020-11-20更新 | 426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
大臣答:彼国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
皇帝问:何以见得?
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是说明彼国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
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材料三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的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曹操11人,诸葛亮8人…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嘉庆皇帝和大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为什么?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材料三中,崇拜孙文的人数仅次于孔孟,名列第三。这能反映什么问题?
(2)用史实说明,孙中山是怎样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
2018-01-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