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
A.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
B.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
C.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D.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政府认为深入中国本土风险过多,“暂取沿海各海岛之事”较为可行。外交大臣巴麦尊向义律指示战争部署的信件称:“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占领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或厦门镇,陛下政府还打算立刻开始捕捉,并扣押海军所能够弄到手的一切中国船只。”战争期间,英军“所至六七省,攻陷城池,如入无人之境,且其所陷之地,旋据旋弃,不敢远离船舰,深入腹裹”。这种与古代中国历代国内战争迥异的战略战术使英军虽远离本土、兵力有限,仍能反客为主,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摘编自林庆元《论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战略战术》


材料二
下表为清末与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有关鸦片战争内容的记录:
清末民国初年
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以       片”“    攻”“    战” 等为题来讲述鸦片战争。如写南京议和:“复 用伊里布、琦善驰援请和,遂令噗鼎查于江宁为盟书。其略曰:中国焚英鸦片,偿银二千六百万两,以广州、上海、福州、宁波、厦门为英国交易之区,香港永归英国。中英官吏,以同等交接。”这里也只是简要地介绍了《南京条约》  的内容19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新制本国史》,对鸦片之战争写道:“道光时申禁,英商勾结内奸,百计私售。宣宗命林则徐赴粤查办,以兵吓英商。战争爆发,清战败,签订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而鸦片之流毒遍于中国矣。”这里对鸦片战争的叙述,有两处变化:一是在中外条约上,还提到了法国、美国与中国订约。二是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上,注意到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以至于鸦片流毒中国

——整理自刘超《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与清末教科书关于鸦片战争叙述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英实力的对比

国别中国英国
综合国力落后封建国世界强国
社会形态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力量装备陈旧,素质低下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被动殖民扩张,主动
中英贸易出超入超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利的影响?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结合材料二中的表格内容,你认为是否有道理?说明你的理由。

(3)辛亥革命为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做出哪些重大举措?结果如何?

2017-12-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十课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摘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举例说明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

(2)在这一时期,中国专制主义盛行有哪些主要表现?由此产生了什么后果?

(3)透过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客观上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有人就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以上三幅图片,提取相关信息,指出其中一方面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17-08-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二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图3中反映的两件历史事件分别有何重要意义(各用用一句话概括)?
(3)从图3到图4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5)综合两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面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二和图四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图二和图四中的军队的最终政治理想有何不同?出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017-11-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数据中的中英历史:18世纪的中英对比图

——刘瑞中《18世纪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估计及其与英国的比较》

问题:

(1)依据上图,对比中英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2)思考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

9 .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英、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一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试评价这一观点。
材料二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材料四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导致中英、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581年,明朝正式推广“一条鞭法”,鼓励民众用白银支付税款,这不仅直辖导致白银成了当时经济社会的主导货币,也影响了之后200年全奎世界白银的走向。……沃德·巴特雷在《1450 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二”而据厄尔·汉来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6至l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不仅腐蚀了中国的政治肌体,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而且由于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也导数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和金融紊乱。白银外流问题,早在18世纪就成为中国金融财政的突出矛盾,因此嘉庆年间曾多次申禁银两出。19世纪初叶,白银外流现象更加严重。据黄爵滋的估算。仅广州一地“道光二年(1822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1813年)至十四年(1834年)岁漏银两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令(即道光十八年,1838年),漏银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地,合之亦数千万两。”
(2)结合材料总结白银流向的变化和原因,并分析该变化时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