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这场战争,对其战败的原因和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孟森《清代史》

材料三   马克思曾对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马克思对英国在印度殖民扩张的影响得出了“双重使命”的结论。请结合马克思的言论,谈谈你对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2021-01-0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黄河科技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的认识差异较大,如下表所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学者类型基本观点主要依据
西方学者文化价值冲突论”鸦片战争的爆发主要是文化观念不一,古代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人难以接受
中国学者经济冲突最重要的不是文化因素,而是经济原因,在于茶叶、白银、鸦片等
A.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的观点根本上一致B.西方学者的观点缺乏史实依据
C.鸦片战争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中国学者的观点属于主观臆断
3 . 导致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 简答题专练
4 . 阅读下列材料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炮子谣》


(1)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谁?其走私的原因是什么?
(2)鸦片输入的危害是什么?
(3)你认为当代青少年对毒品应持什么态度?
5 .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这一论断
A.剖析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性B.指出了中国落后的深层原因
C.模糊了西方对外侵略的本质D.揭露了西方霸权主义的行径
6 . 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研究者李剑农认为表面上是因为禁止鸦片问题而起,然而就战争真正意义来说,可称为中西文化的冲突。而研究者张馨保认为文化和体制上的不同,外交平等的问题以及司法上的冲突并不会导致战争。(英国)所代表的巨大经济力量,他们肩负着一项使命,砸烂不合时宜的广州贸易制度,推翻过时的朝贡外交……这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两位学者对鸦片战争原因的认识不同主要是因为
A.对历史真相的了解不同B.阶级立场的不同
C.所处的时代不同D.研究的角度不同
2020-09-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教士成为明清之际西方文化输入的首要担当者,在很大程度上是跟明末利玛窦开创的“学术传教”(或称“知识传教”)策略所奠定的。以传教士为媒介的西学东渐,其具体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口头传授、译撰中文书籍、携入或自制西洋科学仪器等。当时的译著共成书400余种,其中科学类占130余种。当时对欧洲科学著作的翻译盛行一时,大部分的西方科学知识通过翻译介绍到中国。                         

       ——摘编自徐海松《清初士人与西学》

材料二   康熙之后(十八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的联系竟为中断。雍正元年(1723年)明昭禁教,实际宣布对西方文化绝交。此后的一个世纪,是西方世界变化最大、进步极速的时代,一系列重大事件尽皆出现于此百年之间。而我们全无所知,毫无所感。此间,以英国为首的对华贸易固然仍在继续,但英人所重视的是商业利益,一心想的是通过运销鸦片而多赚取中国的白银,绝不注意文化上的沟通。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教士在华活动的特点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方文化联系中断的原因及后果。
2020-10-1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在南京所订的《中英条约》不过是战后新邦交及新通商制度的大纲。次年的《虎门条约》才规定细则。我们要知道战后的整个局面应该把两个条约合并起来研究。我们应该注意的有下列几点:第一,赔款二千一百万两(银圆);第二,割香港(岛);第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第四,海关税则详细载明于条约,非经两国同意不能修改,即所谓的协定关税;第五,英国人在中国者只受英国法律和英国法庭的约束,即所谓的治外法权;第六,中英官吏平等往来。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李鸿章屈服于日本的压力,于1895年4月17日与伊藤博文等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共11款,主要内容是:(一)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三)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四)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五)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英国侵华的主要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末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020-10-10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材料二   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历史事件。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表现,及中国多边外交逐渐活跃的原因。
2020-04-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经济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核心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这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之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已经实现了“两个主义”,接下来就是一心一意地致力于民生主义了。他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民生主义以公平正义为思想核心,强烈反对资本家和地主的剥削压迫,坚决维护工农民众权益,提出用“共享”原则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并勾勒出理想的社会主义图景。反对照搬外国模式,可以说是中国模式的先声。

——据宋德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再认识》等整理

材料三   观照现实,回溯历史。对于新中国现代化进程,西方汉学界曾经有过讨论,有观点认为,新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共产党人重新出发、自身努力的结果。中共革命使现代化有了新的取向……后来,共产党对政治制度的调整使这一进程与全球联系起来。

——据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   ,指出中西方在“这200年”的本质差异。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简析造成中国“景物依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生主义实为社会主义”的理由。指出孙中山认为实现民主主义最切实的举措及其重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该观点的合理之处。
2020-07-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