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590余件,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

根据材料,从当时的中西对比角度,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主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2 . 中英两国棉纺织品贸易情况表(单位∶银两),如表可以用来论证
年度自英输中棉纺织品值自中输英土布值
1829—1830215373355295
1830—1831246189386364
1831—1832360521115878
1832—183333764661236
1833—183445156516304

A.英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影响B.中英贸易互有盈亏
C.中国土布曾受英国的欢迎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3 . 1836年,在英国商人的推动下,有几种关于对华关系的小册子几乎同时在英国出版。他们或是向英国政府建言,或向英国公众宣传,要求将对华战争作为解决中英关系问题的手段。据此可知
A.英国商人反对林则徐广州禁烟B.英国商人为战争制造舆论氛围
C.商业纠纷是鸦片战争直接原因D.外交礼仪是鸦片战争根本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美]丹尼斯·谢尔曼 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时间表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从上表中提取具有时空联系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要求:提取信息,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5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2020-05-12更新 | 978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期12月考历史试卷
6 .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2020-01-07更新 | 145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观点意在说明
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
2019-12-26更新 | 5118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同时又为印度的出产提供销路,众信其数达三百万镑,而这又使得我们的印度人民藉以能够大量消费我们的制造品。(因此,我们)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 这段英国曼彻斯特商会给英政府的呈文应出现于(       
A.1836年B.1843年C.1858年D.1860年
2019-12-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前,一个英国商人曾说:“只要每个中国人衣服的下摆长一寸,就够曼彻斯特所有的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A.中国国民衣不蔽体的生活状况
B.英国棉纺织生产技术的落后
C.中国是英国棉布最大的海外市场
D.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0 . 1844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两有裨益”。这一做法旨在
A.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
B.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
D.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