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因为现有关税平均为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B.对外政策灵活变通
C.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D.受西学东渐影响大
2022-03-24更新 | 316次组卷 | 40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三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秦汉到明清,宰相的法定职权日益被分割,地位日益暧昧,以至于宰相被最终取消,君权在制度规定层面上却有日益加强之势,君权呈现出很强的内敛性和不断膨胀倾向。

——摘自袁建强《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冲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明、清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是如何在制度规定层面上进行加强的,并概括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的四幅图片,简要叙述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要求:列举出列强发动的主要战争的时间、名称,各次战争签订的最主要条约的名称,及产生的最主要影响。)
3 . 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4 .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外关系发生逆转的第一步。“逆转的第一步”对中国意味着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9-08-12更新 | 347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合格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2019-01-30更新 | 1573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8年6月天津市河东区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
7 . “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包含这一条款的文件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之一该外交文件涉及的特权是
A.关税协定
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8 . 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商品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英国有明显的优势
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2018-04-05更新 | 488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中外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印象也会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l610年在北京逝世)在他的扎记中,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
——摘编自凤凰网《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文流开始。……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饰与邪恶的象征。“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2005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分部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2004年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1)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6、17世纪利玛窦把“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前后、20世纪50年代、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