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者依然死抱住“中国中心’的残破罗盘。这个时代错误的传统观念使中国在此后几十年中都找不到自己在现代世界坐标上的准确方位”。以上观点旨在强调
A.统治者未能正确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B.近代早期中国还未找到现代化的正确路径
C.近代中国社会缺乏领导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D.“中国中心”观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因素
2021-12-10更新 | 408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2
2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B.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C.1900年-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D.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
A.棉花成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B.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
C.农业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
5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52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思想理论界就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进行了多次集中的探讨和论争,下面为对于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的不同观点一览表

时期代表理由
鸦片战争蒋廷黻、罗家伦、李秦菜着眼于西方列强侵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认为明清时期不过是两个朝代的更替,并不能表明中国历史大转变的开始,只有“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才日益走上殖民地道路,在革命经济上、阶级阵营上,以及文化思想上都表现出巨大转折”
明清之际吕思勉、郑鹤声、陈登原着眼于“新航路开辟”“欧人东渐”的时代变革,“欲将中国纳入西方相同的时间序列中,成为普遍历史的一部分,进而赋予中国历史以现代性”
1861王明前1861年大事较多,如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95威其章主要突出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欧阳恩良、肖玉元《中国近现代史分期问题论争评析》等


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也可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1-06-03更新 | 33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1届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题
7 . 1841年,道光帝下诏沿海各省“因地制宜,仿造船炮”。他听说广东新造有火轮船,即谕令将火轮船“绘图呈进”。由于火轮船须募夷匠制造而价格高昂,且初成时尚“不甚灵便”,道光帝以火轮船“不适用”为由,下诏“毋庸雇觅夷匠制造,亦毋庸购买”。这反映了
A.天朝上国的观念仍占主导地位B.统治者对近代科技认识肤浅
C.清廷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坚定D.战局进展推动中国思想启蒙
2021-05-22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番禺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八)历史试题
8 . 据统计,1843—1860年,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其中科学和其他书籍105种,占24%以上,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博物学、植物学、医学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西方科技知识开始不断传入中国B.西方科技价值获得中国社会普遍认同
C.中国近代科技诞生具有一定基础D.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被动了解西方科技
2021-04-27更新 | 42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10 . 1843年,中英签订《海关税则》,其中规定的进出口货物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海关税则》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由此可见,《海关税则》
A.有利于外国商品输出B.标志着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保护了中国民族工业D.违背了英国自由贸易理论
2021-04-19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