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政府第一次把满文“中国”一词作为正式国名与俄罗斯对应。此后,在对外交往文件中,却再未称自己为“中国”。一直到《南京条约》签订时,汉文“中国”才正式写进外交文书,此后清朝多以“中国”名义与外国签订条约。这反映了清政府
A.天下观的缓慢转型B.极力维护天朝上国形象
C.注重捍卫国家主权D.积极融入国际关系体系
2022-03-03更新 | 926次组卷 | 11卷引用:二轮拔高卷2-【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2 . 1843年,英国公使璞鼎查要求让英人进入广州城,因绅民反对而未果。1846年,两广总督耆英应允英人两年后入城。1848年年初,英国公使文翰以武力相要挟,强行要求广东当局践行耆英之约。但广州民众坚决反对英人入城,迫使文翰只得将此问题再次搁置。这说明
A.清廷与西方国家公开勾结B.英国侵略中国的企图落空
C.清朝外交体制趋向近代化D.中国社会矛盾渐趋复杂化
2022-01-01更新 | 34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肇庆鼎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考前历史试题
3 . 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者依然死抱住“中国中心’的残破罗盘。这个时代错误的传统观念使中国在此后几十年中都找不到自己在现代世界坐标上的准确方位”。以上观点旨在强调
A.统治者未能正确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B.近代早期中国还未找到现代化的正确路径
C.近代中国社会缺乏领导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D.“中国中心”观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因素
2021-12-10更新 | 408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2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思想理论界就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进行了多次集中的探讨和论争,下面为对于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的不同观点一览表

时期代表理由
鸦片战争蒋廷黻、罗家伦、李秦菜着眼于西方列强侵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认为明清时期不过是两个朝代的更替,并不能表明中国历史大转变的开始,只有“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才日益走上殖民地道路,在革命经济上、阶级阵营上,以及文化思想上都表现出巨大转折”
明清之际吕思勉、郑鹤声、陈登原着眼于“新航路开辟”“欧人东渐”的时代变革,“欲将中国纳入西方相同的时间序列中,成为普遍历史的一部分,进而赋予中国历史以现代性”
1861王明前1861年大事较多,如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95威其章主要突出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欧阳恩良、肖玉元《中国近现代史分期问题论争评析》等


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也可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1-06-03更新 | 3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1届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题
5 . 1841年,道光帝下诏沿海各省“因地制宜,仿造船炮”。他听说广东新造有火轮船,即谕令将火轮船“绘图呈进”。由于火轮船须募夷匠制造而价格高昂,且初成时尚“不甚灵便”,道光帝以火轮船“不适用”为由,下诏“毋庸雇觅夷匠制造,亦毋庸购买”。这反映了
A.天朝上国的观念仍占主导地位B.统治者对近代科技认识肤浅
C.清廷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坚定D.战局进展推动中国思想启蒙
2021-05-22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番禺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八)历史试题
6 . 郭嵩焘巡抚广东期间,曾在奏议中说:“香山富民陈守善、徐瓜林二户,皆以依附洋人,致富百万。”其中提到的陈、徐二户应该是买办(依附于洋商的中外贸易中介人)。他们财富的来路与传统社会里以三百六十行为生计的人全然不同。这一特殊群体的产生说明了鸦片战争后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商人投靠西方列强
C.社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D.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2021-05-05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广东地区专用)
7 . 据统计,1843—1860年,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其中科学和其他书籍105种,占24%以上,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博物学、植物学、医学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西方科技知识开始不断传入中国B.西方科技价值获得中国社会普遍认同
C.中国近代科技诞生具有一定基础D.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被动了解西方科技
2021-04-27更新 | 42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8 . 1843年,中英签订《海关税则》,其中规定的进出口货物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海关税则》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由此可见,《海关税则》
A.有利于外国商品输出B.标志着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保护了中国民族工业D.违背了英国自由贸易理论
2021-04-19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