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对于把16世纪还是19世纪看作是近代中国的开端这个问题上颇有分歧。即使把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我们也仍需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因为这些形态制约了中国对19世纪外来挑战所作的反应。西方的入侵可以被视为一种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确实,从历回顾的角度来看,1617世纪欧洲人和俄罗斯人的来临,为19世纪西方的强烈活动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对于近代中国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围绕材料观点提出看法(可赞成、否定或修改),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之前的早期文献中所表现出来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毫无疑问大多是传闻和想象。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把空间最大化的想象方式,就是把“天下”想象成“九州”以及周边,中国与“四裔”,或者是以“王畿”为中心逐级放大的“五服”。它体现了古代中国自居中央的天下观念,按照古人的说法,因为四裔不够文明,都仰慕中国,所以要来中国朝贡。“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四裔为附庸”的中国历史记载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材料二   道光年间,国门被迫打开,有关中国之外的世界知识逐渐受到关注,一些世界地理和历史的著作陆续问世,中国历史学家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超越帝国边界,并依靠异域自己的资料加上亲身经验和考察,开始试图叙述有关世界/全球的史地知识。随着中国内政外交的步步失败,关于世界地理和历史观念的巨变,仿佛在加速度地出现。早在同治六年(1867)清王朝成立同文馆,就决定同文馆要设立“读各国史略”一科:1895年甲午战败,1898年变法失败,1900年义和团事件之后,晚清政府不得不从政治、制度和教育上改革。在这种改革中,有关历史的观念,也终于迸入官方主导的学校教育。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大学堂在中国历史之外必须讲授“万国史”、中学堂讲授“欧洲和美洲史”。正是在这种中国的大变局之中,世界历史也顺势进入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史学对世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以来中国史学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并概括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2-11-15更新 | 92次组卷 | 6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的某项条款将清政府传统的怀柔之道转为条约形式的法律规范,使中国对外“施恩”行为变成强制性的国际义务。各国纷纷据此向中国索取利益,它们不仅互相援引,共同谋取非对等的权益,还进而滥用无度,向中国勒索超出范围的种种特权。据此可知,该条款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C.五口开埠通商D.公使进驻北京
2024-03-1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的“一块界碑”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指
A.“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B.英国通商要求得到满足
C.中国传统农业向近现代农业转变
D.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始
5 . 《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清政府照会英国代表,“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这一规定
A.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反映出清朝的近代外交意识
C.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D.减少了中英商业纠纷的发生
6 . 1843年3月签订的“协定税则”规定的进口税率,大体上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上下,比鸦片战争前大大降低了。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订立后,明文规定了值百抽五原则,主要进口货物税率比1843年税率又降低了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六十五。这一变化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是
A.丧失了关税自主权B.推动了总理衙门的建立
C.加速了社会的转型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020-09-14更新 | 157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A.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革命运动
D.刺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意识
8 . 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地主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搬迁损失二万两,否则不能强拆。由此可见广州租界
A.侵犯了清朝司法主权和农民利益B.是中方受制于英国而被迫划割
C.遭到当时国人痛恨并且强制收费D.由清人拥有所有权并收取租金
9 .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所做的总结。其中②属于
由于鸦片战争失败①,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②,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等③。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
A.历史背景B.历史叙述C.历史影响D.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以祝贺乾隆帝八十寿辰为名,派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到北京,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廷的拒绝。道光十七年到十八年(1837—1838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外交大臣巴麦尊表示:“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践行巴麦尊“先揍它一顿”而采取的行动并分析原因。
(2)材料二条文出自近代中国哪一不平等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条约所体现出的列强侵华方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