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年代1885189519051911
进口8820001两白银17169671两白银44710008两白银47150394两白银
出口6500571两白银14329321两白银22788819两白银37733816两白银
A.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南京条约》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D.一战爆发促进了中国出口大幅度的增长
2 . 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④西学传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6-11-18更新 | 474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3 . 阅读《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列强的商品倾销
D.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材料二 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

年份1843~1844184518461847184818491850
总输入棉织品1671425530803311183630522618
毛织物557804623782327809501
砂糖24317082147
杂物292136186176200470643
合计2522519538894312253344133909
总输出322222120271834165420192427
生丝2003380644304819333144175529
杂货35193573967865
合计2360604664926726508165148021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1)说明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

5 . 清朝的时候,英国商人从英国运一批货物到上海,拒交货税,因为他不认同清朝官吏要抽取的税率,他认为清政府有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要同英国商定。如果商人的话是有依据的,那么,他所指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6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开放通商口岸
7 . 鸦片战争后,民间人士为抵制外来鸦片的入侵,纷纷主张弛禁土产鸦片,扩大罂粟种植面积,以期“阴抵洋药,并暗收利权”。清廷重臣、开明士绅亦积极参与其中,“鸦片商战”由此盛行一时,成为近代鸦片泛滥的重大诱因。“鸦片商战”的盛行
A.反映出近代国人维护利权时的非理性B.有力地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C.是近代国人抵制经济侵略的积极成果D.反映出政府抑商政策走向松弛
2020-07-14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租界

材料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土上,不少城市里有所谓“租界”,那里的统治权完全属于外国人……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武力恐吓,实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起着极其凶狠的作用。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981年出版)

材料二:1863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煤气公司——“大英自来火房”。1880年,上海租界创设自来水公司,此为中国饮用水之始。1882年,上海租界大北公司建立的第一个电话交换所在上海租界内开始通话,上海成为世界上最早拥有电话的城市之一。

材料三:租界——近代文化推进者的避风港……大凡依托租界、洋馆的报馆,清廷之官吏虽虎视眈眈,但“不能行文字之狱。”戊戌期间的报业就得到了租界庇护。与此同时,章炳麟、于右任、蔡元培等人利用租界逃避清政府迫害,出版进步刊物,发表民主言论。

——孙思芳《换一种思维话租界》(2003年发表)

(1)上述三则材料,属于史实陈述的是______;属于历史评价的是______。
(2)租界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其“统治权完全属于外国人”的表现有哪些?
(3)为什么胡绳和孙思芳对租界会有不同的看法?
9 . 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这表明清政府
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
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
C.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
D.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
10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激发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