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表为19世纪40-60年代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人数的统计。导致下表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
B.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削弱
D.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2 . 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发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控制中国经济核心区,利用洋教反清;义和团运动从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深入中国政治核心区,扶清灭洋。这表明当时中国
A.南北方农民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不同
B.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
C.对西方宗教由接受到反对的态度变化
D.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胜利的主导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1906年版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上述两种描述解读有误的是
A.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溯流
B.历史教科书体现时代特色
C.社会性质决定了史观变化
D.时局变化影响着历史评价
2019-02-03更新 | 1828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图是根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编制的1855--1858年江西人口变化示意图。出现图中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列强入侵的破坏
C.江南战乱的影响
D.经济重心的转移

5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请回答:

(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2)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2018-11-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1851~1874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变化表
省份1851年1874年
安徽约3760万不足1460万
江苏约4430万不足2000万
浙江约3000万不足1100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
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
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
7 .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曾经被称为“三次革命高潮”,是晚清政治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研究由政治史领域向社会史,文化史等研究领域渗透与扩展。这一变化说明
A.关于”三次革命”的史料越来越多
B.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视角日趋多元化
C.历史研究观点出现了颠覆性变化
D.否定政治运动历史作用的倾向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可以说明当时下表-1866年清朝的满汉官员比例变化表
年代满汉总督比满汉巡抚比
1840年1:0.751:2.3
1866年1:6.51:12
A.中国社会性质已发生改变
B.汉族地主势力兴起
C.满汉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9 . 下表为晚清时期全国地方督抚旗汉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
A.汉人社会地位普遍高于旗人
B.政治形势影响清廷用人政策
C.清廷改革派力量逐渐占上风
D.满汉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10 . “19世纪中期的近代中国”主题学习探究。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历史阶段特征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大事记

(1)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联系。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

探究二开埠通商

(2)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近代中国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结果?对比两图,分析指出通商口岸的空间分布变化。

探究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3)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又带有新的时代特点”,请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论证说明。

2017-12-22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