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840年至1895年间,外国商人在中国陆续建立了上百家外资工厂。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大规模发展船舶修造业和航运业;创建茶厂、纺织厂、制糖厂、皮革厂等技术不高但较好推销的商品加工厂;在港口以及河运枢纽城市等地建立造纸厂、玻璃制造厂、火柴厂等小型工厂。这些工厂的创办(     
A.体现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反映出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折射出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877年,陆军中尉岛弘毅打着“日本汉学研究专家”的旗号,来到东北,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抚顺等地实地测量,绘制可用于军事的地形图,并在地图中标注清军绿营军的驻扎地。这表明(     
A.日本测绘技术高超B.中日学术交流频繁
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D.东北地区物产丰富
3 . 1881年到1894年,清政府共修建铁路300多公里。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新增铁路全长9200公里,其中由列强直接或间接投资经营的竟达8300余公里,占90%以上,中国自办的铁路只有850公里。这表明(       
A.顽固势力阻挠铁路修建B.工业革命急需商品倾销
C.甲午战后政府更加腐败D.列强侵华加大资本输出
4 . 中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纷纷觉醒,意识到中国先前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实际上是一次跛足的现代化运动。从这种认识出发,他们开始组织学术团体,创办以开民智、鼓民力为基本宗旨的近代报纸杂志。他们认识的变化源于
A.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B.甲午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
C.三民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