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当时大量兴起的新式学校的急需,为满足社会对“新学”和“西学”的认知渴求,中国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译介新式教科书的运动,京师大学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概况

阶段概况备注
起始阶段
(从1898年创办到19007月停办)
引进的教科书较为有限。
《大学堂章程》规定:要建立编译局,翻译西方学堂教科书,以收实效。18987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正式建立译书局。
1.大学堂1902年设立藏书楼“广集中西要籍,以供士林浏览而广天下风气”,调取江、浙等省官书局各种书籍。
2.大学堂为全国各地的学堂提供教材或者书目,各省新式学堂所用教科书要由其所定(学部成立前)。
繁荣阶段
(从1902年重建到19051月底学部成立)
引进教科书的高潮阶段。
上海译书分局、译学馆相继成立。1903-1905年购买西方教科书总数574部,其中社会科学和人文类421部,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153部。译学馆甲柜所藏书目共127部,除8部是中国书籍,其余119部全部是日本教科书,其余四个柜子的书目也是一样。
趋缓阶段
(从学部成立到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引进教科书的步伐减缓。
1904年译书局和上海译书分局停办,1905年学部编译图书局成立,中国人兴起自编教科书的高潮。

——摘编自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洲志》是近代第一部国人所译的外国史地学著作。编译时,林则徐有意地调换了原书中介绍国家的顺序,按照亚洲一非洲一欧洲一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遵从了中国人以“天朝上国”为世界中心的习惯。他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的情况。从《四洲志》可以看出林则徐倡导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和器物,而缺乏对于自身政体缺陷的反思。这样“开眼看世界”的后果只能是空想出一个自己认知框架内的西方世界,而完全无法从根本上理解西方人的政治体制乃至于思维方式。通过林则徐在鸦片版争中的表现,也能看到这种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摘编自李昊洋《从〈四洲志〉看林则徐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与影响》

材料二   1874年冲正修编纂出版《支那地志略》,开创了近代日本编纂中国地志之始。该书吸收西方人有关中国的记录和研究成果,诸如经纬度的利用,新式地理词汇的使用等。该书作为当时日本人的学习教材,成为他们认识中国的读本。此后,日本人通过收集情报,来华实地踏查,翻译中国和西方人著作,编纂地志研究和认识中国。1880年高田义甫编纂有《清国地理小志》,1882年岸田吟香编有《清国地志》,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利用在华调查资料编有《支那地志》,1893年安东不二雄编有《支那帝国地志》,至1894年前,日本编纂中国地志达到一个高峰,也标志日本研究中国到达一个小高潮。

——摘编自郭墨寒《冲正修编纂〈支那地志略〉研究》


(1)据材料一,归纳林则徐编译《四洲志》的特点,并说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概括1894年前日本编纂中国地志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022-01-24更新 | 308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3 . 甲午战争后,美国驻华公使读到甲午战争时说:“日本对中国所做的,正是美国对日本曾经做过的事情,日本已经学会西方文明,现在正迫使它难以操纵的邻居接受西方文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唯一希望是真心地吸取教训。”这一言论
A.左右了战争的进程B.声援了戊戌变法运动
C.调和了中日两国矛盾D.推销了西方价值观念
2021-07-3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