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对于有人将当前的中日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2014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道:“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其中“1894”意指(     
A.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举国欢庆B.中国发起维新变法,百日而终
C.日本挑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受耻D.北洋水师首战失利,全军覆没
2022-07-07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历史试题
2 . 1894年黄海海战战败后,孙中山等成立了兴中会;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推动维新变法,严复首提“救亡”口号;1896年,开始出现学生赴日留学潮。据此可知,1894年后
A.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崩溃B.国人救亡图存探索呈现多元化
C.清朝开始注重维护国家主权D.变法维新成为了社会大众共识
2022-06-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894年,日军重兵压境,中国驻朝官员多次“请添重兵”,李鸿章复电说:“我再多调,倭亦必添调,将作何收场耶。”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
A.对日推行妥协退让的策略B.准确地把握了朝鲜的局势
C.调整对外政策D.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调停
4 . 李鸿章曾长期跻身于晚清“外交第一冲要”。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当日本出兵中国台湾,进而吞并琉球时,李鸿章看到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而逐步强盛的事实,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的侵略性,并认定日本终究为中国之患,中国只有变法图强才能图存。其认识
A.助推中国从此走上富强道路B.奠定了中国甲午战争胜利的思想基础
C.彻底抛弃中国传统外交体制D.说明李鸿章对时局有比较客观的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战败后,虽然各种政治派别对于民族国家的构建方式和形态模式存在争议,但最核心的共识都在于试图通过重新建立对现代中国的理解。这反映出甲午战后
A.打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清廷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C.各阶层亡国灭种的危机D.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发展
6 . 有学者指出,中日甲午战争胜败在战前已决出高下:日本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日本贫民有的将一天劳动所得的一半捐献出来,许多百姓志愿做后勤供应的军夫,政府发行的军事公债在民间也得到广泛的认购。该学者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日本胜在
A.军队素质更高B.全国上下团结C.军事装备先进D.经济实力强大
2021-07-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