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23 道试题
1 . 中国自先秦时期已有物流发展,主要工具是舟和车。秦汉以来,驿站、马帮、驼队、镖局等不断完善,驰道、运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古代物流(     
A.由政府主导B.以政治性功能为主
C.管理专业化D.水陆并用形式多样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阿根廷著名诗人埃斯特万曾写道:“我们是独立的,但我们是不自由的;西班牙的军队不再压迫我们,但她的传统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拉丁美洲的社会解放只有通过放弃掉西班牙遗留下的传统才能实现。”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班牙传统”的是(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落后的种植园奴隶制
C.虔诚的天主教信仰D.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
3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西方服装设计师把龙、梅花、凤凰等中国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立领、中国纽扣让西式服装具有东方的优雅,这类带有东方韵味的服装越来越受到西方时尚达人的青睐。这反映了(     
A.西方服饰抛弃民族文化
B.“中国风”引领服装时尚
C.服饰变化蕴含文化交融
D.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4 . 14世纪时意大利的银行业发展很快,如佛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银行,便采用类似现代社会的“连锁控股公司制”的管理模式进行扩张,一度垄断东西方贸易。这说明(     
A.意大利工业资本积累加速B.欧洲正在经历价格革命
C.新航路开辟促进金融发展D.金融变革助推经济发展
5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元朝时来华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于1275年来华,旅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 同时, 围绕《马可·波罗行纪》真伪的争论也从未停歇。

材料一:通观国内外学术界的马可·波罗研究史,怀疑论者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主要论据是两点:一是在元代的中文文献中找不到一个名字叫马可·波罗的欧洲人,二是马可·波罗漏写了若干中国所特有的事物,如万里长城等。

——黄时鉴、龚缨晏:《马可·波罗与万里长城》

材料二:元朝旅华的西方人基本上是按宗教、民族各成聚落,且互相矛盾,彼此隔绝。这就决定了马可·波罗在中国逗留的时间哪怕长达17年之久,他的人事活动范围却只能很小。元代的中文文献保存下来的实在很有限,即使马可·波罗的名字曾经被记载下来,在文献大量佚失的情况下,他的名字也可能消失。

——周良宵:   《元代旅华的西方人》

材料三:修建于秦汉时期的长城,在魏晋以后已失去了标志疆界和防御外敌的作用。到了元朝,长城建筑已破败不堪。蒙古本来是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过去中原王朝建立长城就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蒙古族统治中原后,原来的长城位于蒙古帝国的内腹之中,蒙古的统治者自然没有修筑长城的必要。除了极个别的关隘被人们加以修缮利用外,长城的绝大部分都已成为荒芜的遗址。

——朱偰:《万里长城修建的沿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可·波罗行纪》遭到学者质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者认为《马可·波罗行纪》具有真实性的理由。
2024-05-2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在视察期间,他几次询问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广东提出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构想。他指出:“用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广东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正式制定了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即“追龙”战略,并于1993年广东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为广东二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中对于“追龙”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20世纪90年代,广东主要以经济追赶为主,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和科技、整顿社会治安等。在经济领域,“追龙”战略经历了从总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末,广东外源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困境,经济增长放缓。在进入21世纪之际,广东先后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和谐广东”“幸福广东”等,强调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追龙”战略从经济追赶走向全面追赶。1991~2010 年,广东GDP年均增速14.0%。但就人均GDP 而言,至2020年,广东乃至珠三角与亚洲“四小龙”仍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臧艳雨《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以“追龙”战略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广东提出“追龙”战略构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追龙”战略的主要特点,并谈谈其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考古学家将河南省洛阳市苏羊遗址出土的遗物按照器形、纹饰、质地等特征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仰韶文化;第二期属于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第三期属于龙山文化。据此可知(     
A.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而统一
C.南北文化间存在交流与碰撞D.中国社会已进入文明时代
8 . 魏晋时期有“八议”制和“官当”制。八议制是指八种士族贵族利益相关人物犯罪后可不适用普通法律,不用走正常诉讼程序,而由皇帝选择高官对其进行判决,判决结果往往是宽宥处置。官当制是指官员的爵位可以抵罪的一种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士族贵族的特权B.地方实力的增强C.皇权专制的削弱D.官僚政治的腐败
2024-05-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从1834年通过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起,希腊在对待古迹方面的基本原则就是“文化遗迹永远是第一位的”。尽管一些人认为过于严格的法律有时候会影响经济增长,但希腊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从来没有动摇过。希腊的这一做法(     
A.促使社会治理水平得以高度发展B.使文化立国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
C.秉持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D.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借鉴
10 . 《诗经》中有“国风”诗百余首,记录了周代社会的民情民风。周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对民间诗歌的收集,认为“天听自我民听”,民声、民意中包含了天意。由此可见,周代的统治者主张(     
A.道法自然B.敬天保民C.仁者爱人D.天人合一
2024-05-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