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场翻译运动不仅仅让落后的阿拉伯文明飞跃上升,且让逐渐衰败的波斯、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最为重要的是,为一度沉沦但最终全面崛起的希腊、罗马文明奠定了复兴的基础。此外,翻译运动还使长期隔阂的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为地理距离所造成的文化交流障碍。翻译运动因此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全球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

——摘编自李晓非、孙晓天《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阿拉伯翻译运动”,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并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源自材料;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教材编写方法”或“教材的内容”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始末

时间经过
1912427吉林省临时议会成立。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议会有议决地方法律、预决算、地方税收,答复地方政府咨询,监督地方行政,弹劾违法官吏等权力
329
420
吉林都督陈昭常两次任意修改银元银与吉平银(吉林地方货币)的比价,给吉林金融、经济造成了极大混乱
630吉林省临时议会去电大总统、参议院,弹劾陈昭常贻误地方、违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四事,请予陈昭常辞职
730吉林乌拉镇农务分会、商务分会、议事会、董事会分别上书陈昭常与议会,请求“陈督自今而后拥护议会,博采群言,挽回议会代表……化除官民猜忌”
此后吉林省临时议会大量列举陈昭常违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信用亲信、纵容官吏贪赃等事实情况进行弹劾
1913
613
袁世凯批准吉林都督陈昭常辞去都督兼民政长职务

——据李万彦《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民国初期的社会政治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丰富的国家治理智慧,这些智慧在今天仍有强大作用。今天中国的治理与古代中国的治理有几个一贯性:一是疆域辽阔。在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国土空间,长期以来存在着各区域的自然禀赋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因此需要对资源的利用进行调配与再平衡,这些都增加了国家治理的复杂性。二是人口众多。人口不断增长,由黄河流域逐渐向外扩张;如何使这么庞大的人口有效地组织起来,对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三是民族多样。当华夏民族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的先民也同时开发了中国及中国周边的广大地区;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中,始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基本问题。疆域、人口、民族等基本国家要素,铸就了中华民族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

——摘编自徐伟新《大国之治:中国古代的治理智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颁布时间法典名称法典简介
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人类存世最早的法典之一
公元529年《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世界法律文库中的瑰宝,对后世法律影响至今犹存。
1756年《巴伐利亚民法典》近代欧洲最早的民法典
1804年《法国民法典》大陆法系民法基石,法国自此成为现代民法典的故乡。
1896年《德国民法典》打破了《法国民法典》近一个世纪的垄断地位,与《法国民法典》并列成为大陆法系民法的代表。
1898年《日本民法典》近代亚洲第一部民法典
1922年《苏俄民法典》第一部社会主义的民法典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据徐国栋《世界民法典编纂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围绕“民法典的发展与演变”选取一个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12-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百年来,来自不同自然环境、拥有不同历史记忆的族群,在独特的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属性。拥有相似文化信仰的群落,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建构起对文明的归属,塑造了文明下的鲜明身份。不同的语言思维、文化信仰、传统习俗汇聚交织,塑造了多彩缤纷、熠熠生辉的文明篇章。而随着新商路的开辟,来自不同文明的个体愈发频繁地踏上彼此的版图,文明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动力。区域文明间的互联互通,全球文明间的包容并蓄为新思维、新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推动人类文明形态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李远《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最早向西方介绍科举制度的是16世纪回国的葡萄牙的传教士。18世纪启蒙思想家敏锐地发现科举制度的思想价值和政治上的优越性,并由此对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作出高度的评价。科举制度在欧洲最早对国家政治产生持久影响的地方是英国,1853年英国格兰维尔伯爵在上议院指出,中国清朝就是由于采取了科举制度把最有才华的文人学士吸收到政府中来,所以少数民族满族能够统治庞大的帝国二百年,不久英国正式建立文官制度。1883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莱顿所提出的改革法案,该法案被视为以公开、公平的竞争性考试和考绩制为核心的美国现代文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担任同文馆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认为科举考试,“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摘编自施忠连《科举考试与西方文官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文官制度”拟定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8 . 【名人推荐】
今年是北流市实验中学建校11周年,十一年来实中精神激励着一届届实中学子前进,学校策划编纂《实中魂》名册名人精神勉励同学们,挑选部分历史名人,如下:
              

商鞅                    张骞                  王安石


              

林则徐              郑和                                                    詹天佑


请你从上述人物中推荐两个历史名人,并分别说明推荐的理由。(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精准)
2023-07-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雅思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将人类历史发展划分为史前时代、古代高度文化时代、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具有引领人类进入世界历史的非凡意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突破期”;并把实现这种突破的民族称作轴心民族,如中国、印度、希腊,因为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所有哲学派别,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等各种哲学流派,希腊出现荷马、苏格拉底、赫拉克利特、柏拉图、阿基米德等,形成由古代中国、古希腊、古印度(包括中东)三大轴心文明,它们以各种独特的宗教一伦理观、文化模式对世界文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人类的精神基础。

——摘编自管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民族文化叙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轴心时代”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23-07-0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

材料   土地高度集中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下存在的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到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时,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趋势非但未能遏制,反而逐渐加深。国民党在执政中试图改变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社会现象,出台了土地法令和《细农保护法草案》,提出“佃农缴纳租项等,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的百分之四十”。中国共产党也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不断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适时进行调整。两党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平均地权”,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但两党的土地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有很大的不同。

——摘编自廖光珍《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比较)

根据材料,围绕“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