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刘家和在《古代中国与世界》中指出,文化史上发展的连续性与文化遗产的继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文化连续发展的文明中,前代文化自然地作为遗产被后代所继承,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就有文化遗产的继承。但是,有文化遗产的继承却未必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中国古代文明在文化史上的发展连续性,在整个世界史上尤其显得突出。例如,中国古代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从未发生断裂现象,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篆书,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繁体楷书到简体楷书,其全部发展过程体现文化发展连续性。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发展连续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2024-01-22更新 | 318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书法源于实用的汉字书写,逐渐成为一门表现汉字形体美韵的书写艺术。下表为各时期汉字、书法发展概况。

时期汉字、书法发展概况
甲骨文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
西周通行金文;晚期使用正体大篆
春秋战国使用小篆、鸟书、凤书、龙书、虫书等书体
统一使用小篆
隶书取代篆书,成为应用性书体;草书、行书、楷书等书体已经出现
魏晋士族书家引领书法潮流,草书、行书、楷书流行
选官要求“楷书遒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名家,影响深远
北宋书法注重意趣;南宋书法受理学影响,信奉“心正则笔正”
书法呈现复古现象,以赵孟頫为代表
明初,朝野盛行“台阁体”;晚明,徐渭、董其昌等人的书法表现出个性解放意识
应科举需求,形成“馆阁体”书法;金石学大兴,碑派书法应运而生
民国有学者试图以拼音文字改造汉字;传统书法日渐衰落;1943年,书学研究会成立,致力于书法振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国务院推行汉字简化方案;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之后多次举办全国性书法展览,并通过学术、教育、国际交流等渠道,推动书法发展与普及

——摘编自丛文俊等《中国书法史》等

围绕“汉字、书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这一主题,从表1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12-20更新 | 1384次组卷 | 13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英国法学家奥斯丁认为法律是掌握主权的上级所颁布的命令,不服从或违背它将面临制裁,而国际社会并不存在这样的法,国际法不过是一部有道德力量的行为规范而已。

国际法涉及内容
①《国联盟约》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对任何违反盟约进行战争的成员国采取行动,直至使用军事力量,并赋予行政院以开除这种成员国的权力。
②《九国公约》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是基本原则。
③《非战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的原则,是第一个提出把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但“保留条件”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④《联合国宪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⑤《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贷款。
⑥《北大西洋公约》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相关内容,就国际法的效力提出自己的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1-2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又称紫禁城。故宫主要建筑自南向北端正地排列在一条贯通紫禁城的中轴线上,配属建筑分别向东西两侧依次排列,全部建筑群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雍正帝时期,养心殿开始成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处理地点,此后军机处设立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故宫被抢劫的无价之宝多达数千件。1912年以后,依据《清室优待条件》部分条款,加之袁世凯感念旧主,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仍居故宫中。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故宫。192510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33年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决定将故宫的文物分批运往上海,1936年又被运往南京,七七事变后,又运往大后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摘编自胡先妮《最伟大的文明奇迹》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故宫与中国历史文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3-10-24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战争国际法历程
1618164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VS天主教同盟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7931815年,法国VS反法同盟1815年维也纳体系
19141918年,三国同盟VS三国协约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
1923年,鲁尔危机1928年《非战公约》
1939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VS法西斯同盟1945年《联合国宪章》

材料二   传统国际法将战争看作是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进入20世纪,这种传统观念逐步被否定。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的共同追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但国际法依然不断地受着挑战与考验。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结合材料一国际法的发展历程,以历史短文的形式证明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0-10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诺思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写道:“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创新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制度的变革过程,是支配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则、规范和惯例的进步,并改善个人、组织与其外部环境,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各种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有更大提高。可见,制度创新在整个社会创新体系的运行中居于基础和保证地位。制度创新有助于政治观念更新,有助于政治结构合理化,有助于政治行为进步,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创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良性制度代替非良性制度,效率高的制度代替效率低的制度的过程。

——摘编自李景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根据材料,围绕“制度创新”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民族的文化.始终闪现着该民族灵魂的搏动,以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该民族的 各类成员,因而,文化认同构成民族文化的核心。这种体现出民族精神的文化又绝非凝固 高化石、僵破的模式、而是常与变、因与革、内与外相统一的有生命的机体。

——当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史实,评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可以是整体或任意部分 观点。(要求:态度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举行,开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3个篇章,展示了黄帝陵、秦兵马俑、大唐盛世、丝绸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延安精神、新中国建立、科技兴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供至少三个相关的近现代历史史实,具体准确;说明完整清楚,观点正确)
2023-01-07更新 | 2227次组卷 | 13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

材料三: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康熙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材料四:长城绵延万里,时间跨过两千年。位于密云县最北部的古北口,历史上是狼烟不绝的长城要塞。而翻开中国近代史,发生在1933年的古北口战役却气壮山河。这一年,从南方赶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防守北平城的东北大门古北口,与日本关东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上演了七七事变前长城抗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古北口战役。

17军将士严阵以待官兵身负大砍刀七勇士杀敌过百,全体殉国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10 .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到清朝中叶,咖啡开始进入中国。鸦片战争前,清朝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在广州居留的洋商找不到咖啡馆,只能自己开店。大约在1836年前后,就在今天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附近,丹麦人开了一家咖啡馆,那是广州的第一家咖啡馆,也是中国的第一家咖啡馆。不过敢进这家咖啡馆的华人一个也没有,因为官府严禁国民沾染洋人的生活习气。鸦片战争后,上海设立租界,一个犹太人在英租界开起咖啡馆。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帮洋商打理生意的华人买办数量暴增,他们模仿着洋老板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第一批喝咖啡的人群。进入民国后,西风进一步东渐,留洋读书成为时髦,接触咖啡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在洋人、买办和归国留学生的影响下,咖啡生意在广州、上海、天津、汉口、北京等大城市日渐兴盛起来,老北京的大碗茶还在,但已经不再独霸天下。


结合近代中国咖啡馆的变化,论证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要求选取至少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022-09-24更新 | 35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