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习近平的文明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
2019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0214月博鳌亚洲论坛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2023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提示:若论述中华文明特性可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4年,满族入关统一全国以后,经过“康乾之治”和以后的发展,满族地区和中国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进步,中华民族和中国一时以强大、发达而著称于世界。以满族为统治民族的清王朝,相当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它奖励垦殖、整顿赋役、兴修水利,东北地区满族的农业耕作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赶上汉族的水平。东北地区粮食不仅实现自给,而且还有余粮供给关内汉族地区和部分出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社会的安定和国力的强盛,使清王朝顺利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先后抗击了沙俄殖民主义对我国东北、新疆地区的侵略;击败了廓尔喀对我国西藏地区的入侵;粉碎了英国殖民主义对我国西藏、新疆的多次侵略阴谋;收复了台湾等。这些伟大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

——摘编自杜荣坤等《中国民族史》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传统“夷夏”观的演变密不可分。不同历史阶段“夷夏”观念有不同内容,如下表所示:

时期内容
夏商时期人们对于居四周及文化上与内地文化不相同的民族称之为“夷”。自称为“夏”或“华”
两周时期内地华夏礼乐文明日益完备,与周边民族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助长了华夏族文明的优越感。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夷夏之辨”的理念,认为华夷有别、要严守“夷夏之大防”
秦汉时期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格局,首次实现了华夏“大一统”。汉文帝、景帝时由于国力上的劣势,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汉武帝在民族关系理念上倡导“以夏化夷”,纳“夷秋”于华夏,实现“华夷一统”
魏晋南北朝在儒家“大一统”观念影响下,各政权都以华夏礼乐文明承袭者自居,坚称自己“奉天承命”,以“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并指责其他政权为“僭伪”
隋唐时期隋文帝实施“守御安边”之策,隋炀帝“混一戎夏”,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夷夏大防”的传统民族观被打破,开启了“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的大格局
宋朝“华夷之辨”的呼声又趋激烈。北宋石介在其《中国论》中严格限制了“华夷”之间的文明界限: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平内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
元代宫廷和军政官署大量使用“华夷一统”“华夷混一”等概念,汉族士人多谨慎地称之为“混一”,如“混一华夷”“华夷混一”
明朝盛行“华夷一统”,又兼用“中华一统”,朝野上下多认可“华夷混一归真主,宇宙弘开属大明”的主流价值观
清朝皇太极继位不久便提出“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乾隆认为“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完善了“华夷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段超《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29更新 | 14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内瓦来了一连中国人,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连手提箱也都相似……一个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他们将在日内瓦大显身手。”这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西方记者对中国外交官的报道。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则评价说:“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离不开中国和周恩来。”其实,新中国刚成立,一系列外交活动便随之展开: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鏖战板门店并签署《朝鲜停战协定》;与缅甸、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官展示了令世界瞩目和称赞的风采。

——摘编自董玉洁等《登场:走向世界的最初几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就西方对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反应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兹特克文明的离奇消失阿兹特克的人祭、吃人传统和特诺奇蒂特兰城相对封闭的环境,是推动天花传染的重要原因。但主要原因更应该是内部的叛乱和宗教心理的崩溃。
玛雅文明的消失之谜近年来,一些考古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玛雅文明的失踪可能与政治动荡和内部冲突有关。
印第安人的谜之消失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欧洲人的到来对印第安人的消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印加文明的消失之谜一些学者认为,欧洲人带来了疾病和武器,对印加人的人口和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此外,欧洲人还破坏了印加文明的政治和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剧了这个文明的消失。

虽然这些失踪的原因尚未完全得到解释,但这些古代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探索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源。

——摘编自《世界未解之谜:古代文明的神秘失踪》等


根据材料,围绕“古代印第安文化的消失”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3-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几种认识。

观点一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又会有具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而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特征和具体文明形态也具有差异性,由此呈现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状况。
观点二地域性的文明可以在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养分中不断丰富与更新自身。
观点三回眸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可以发现诸多文化并不是封闭、孤立地各自发展,而是在交流碰撞中推动人类文明演进。

——摘编自刘先春、张艳霞《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依据、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或多个观点,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时期概况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和北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域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前期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形式多样的歌舞百戏很多是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有所创新,表演形式多样。如以说唱为主要形式的口头表演艺术,像弹唱、小说、说话等;以叙述故事为侧重的表演活动,如百戏、杂剧、宫调等;还有以竞技为主的表演活动,如投壶、蹴鞠、相扑等。宋代歌舞百戏的演出地点分布较广,有大型综合表演场所—瓦舍勾栏,有供人休闲娱乐的茶坊、酒楼等,也有专门搭建的乐棚、彩楼,甚至有随机的露台、空地都成为歌舞百戏的演出地点。

——摘编自段淑心等《由娱乐方式变化看唐宋社会风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3-25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庞氏家训》由明朝中后期广东南海人庞尚鹏所著。主要内容包括“务本业”“考岁用”“遵礼度”“禁奢靡”“严约来”“崇厚德”“慎典守”“端好尚”等共8章。最后用歌谣形式编写“训蒙歌”和“女诫”部分并予以专列。《庞氏家训》甫一问世,其“遵礼度”一款即有四条“已入乡约通行”。以下为《庞氏家训》部分内容的摘录

慎典守书籍为人蒙命脉,须置簿登记,依期晒晾,束之高阁,无令散失,以全先人手泽。
端好尚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量力勉图,各审所尚,皆存乎其人耳。予家训首著士行,馀多食货农商语,皆就人家日用之常,而开示途辙,使各有所持循。
训蒙歌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
女诫男女相维,治家明肃。贞女从夫,世称和淑。事夫如天,倚为钧轴。爱敬舅姑,日祈百福。教子读书,勿如禽犊。
请选择《庞氏家训》中的某章内容或多章内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自拟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交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交通的发展、变迁、进步是社会进步轨迹的表征。古代的陆路、运河、近海运输,近代以来的铁路、汽车、航空、远洋运输等方式无不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交通的开辟与发展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强盛,有利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通过交通,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摘编自《交通社会学》研究课题组《交通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任选一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或就中外交通的总体发展,自拟论题,并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2-0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