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南部和东南部是越族人民的居住地区。秦始皇统一岭南越族地区后,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又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机,割据南海、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时,立赵佗为南越王。从此越族人民和西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中原地区的铁制农具和生产技术继续传入南越。汉武帝时,出兵灭南越,并将南越故地分设为九郡,即南海(郡治在今广州)、苍梧(郡治在广西梧州)、郁林(郡治在今广西桂平以西)、合浦(郡治在广西合浦西北)、儋耳(在今海南西北部)、珠崖(在今海南东北部)、交趾、九真、日南(以上三郡在今越南境内)。从此,东南沿海地区与内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乡族与国家是用以协调多种生产方式的政治力量,共同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的公共职能。无论是家族、行会和义仓,还是文会、庙宇和会社,都是“乡族”中的重要一环。明清时期,这些民间社会组织通过取得政府“授权”和社会认可,获得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合法性”。晚清时期,宗族、文会、义仓等民间社会组织构成了乡村权力网络。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诏令,在军事、经济、政治和教育等领域进行改革,由此催生了商会、教育会、自治会、劝学所、农会等各种新式社团,并呈现由城市向乡镇扩散的趋势。清末民初新式社团的层级化,是新政自上而下推行和士绅积极组织的结果。新式社团,尤其是县及乡镇一级的新式社团,既是辅助官方推行地方自治的机构,又吸纳了宗族、行帮以及会社等民间社会组织,因而成为地方精英用以建构乡村权势的新资源。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转换过程,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延续性与复杂性。

——摘编自李平亮《清末民初新式社团与乡村社会权力格局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加强对岭南地区治理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过程中乡村权力结构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7-04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西方服装设计师把龙、梅花、凤凰等中国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立领、中国纽扣让西式服装具有东方的优雅,这类带有东方韵味的服装越来越受到西方时尚达人的青睐。这反映了(     
A.西方服饰抛弃民族文化
B.“中国风”引领服装时尚
C.服饰变化蕴含文化交融
D.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3 . 图1、图2分别为1970~2008年若干年份的世界贸易额占GDP总量比重和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单位:亿美元)变化统计。表中趋势的出现得益于(     

      

A.南北发展差距缩小B.跨国公司加速发展
C.冷战局面得以结束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前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要向朝廷上贡本地土特产,朝廷“厚往薄来”,给予大量赏赐。但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土司虽继续上贡,而朝廷却不再赏赐。这表明西南边疆地区(       
A.社会矛盾得到缓和B.突破了传统的朝贡体系
C.经济结构有所变化D.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
2023-04-08更新 | 37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编制赋役黄册,又测量天下田土,编制成鱼鳞图册,写明田主姓名、田土面积、品质等,用来核实土地产权及税粮责任……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开征“金花银”,将江南地区应纳的田赋米麦400余万石,折算为白银100余万两,运入宫中的内承运库。东南地方的赋税大幅度地由实物转变为货币。其后,赋税折银从江南铺展到其他地区。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应承担的赋役,除了苏、松、常、嘉、湖地区供应京师食用的潜粮以外,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明中叶以后的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经过康熙朝60余年的恢复与发展,清朝自1712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全国丁银额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丁役(折银征收,即“丁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

——摘编自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材料二黄仁宇根据《大明会典》及各地方志的记载,对晚明全国的农业税率进行了估计,如杭州府的税率为6.7%到10.05%(主要受粮食价格影响);山西汾州府的平均税率为8.3%(粮食均价为每石0.6两白银);湖广安化县在16世纪中期税率为3.9%(粮食均价为每石0.3两白银),17世纪初税率为5.9%(粮食均价为每石0.2两白银);南直隶溧阳县最低税率为1%,最高税率是5.4%。

——摘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至清中期农业赋税制度变化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影响。
6 . 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地位的变化趋势。图中变化趋势可以反映(       
A.国家政策的变化主导了两条丝绸之路地位的变迁
B.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
C.朝代更替是明末清初海、陆丝绸之路下降的主要原因
D.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使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 年)英国的物价急剧上升,大量穷人、乞丐和流浪者因饥饿而死,社会秩序动荡混乱。面对这一危局,当时的英国政府针对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和遏制政策,而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管制工具得到了充分运用,尤其是王室敕令这一法律形式更是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救今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含法国酒)、弓箭盔甲6类商品的价格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鉴于伦敦作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都铎政府对伦敦市的价格管制高度关注。为保障物价管控效果,都铎政府严惩违抗限价命令的地方官员。这些举措为都铎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的物价问题与国家管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价格机制作为市场体制机制探索与改革的关键,其变化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与改革同步同频。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由政府统一制定、集中管理,行政计划成为定价和调价的基本方式。至1997年底,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4.4%下降至15%以下;在工业品出厂价中,以市场价格进行销售的比例已占96%以上,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正式建立。与此同时,以价格监测体系为主的价格宏观调控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法律体系也在此时初具雏形。截至2018年底,中国政府相继制定和实施了60多部与《价格法》配套的法规;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170万件,实施经济制裁达696亿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价格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陈兵《新中国70年价格机制运行的基本经验与改革路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政府对物价进行国家管制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价格机制演进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不同阶段价格机制演进的历史启示。
2022-03-08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由贵族参加,战车兵器都由贵族自己装备;战国时期故争持续时间更长,战争规模更大,参战人数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大部分都是庶民,且武器装备都由国家提供。这种变化
A.源于礼乐制的破坏B.助推中央集权体制建立
C.体现了统一的趋势D.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产生
2022-03-22更新 | 54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以后,雕版印刷的图书数量逐渐超过手抄、石刻拓印等方法制作的图书,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这些变化
A.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承B.阻断了儒学世俗化趋势
C.推动了造纸技术的革新D.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普及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在继承秦的郡县制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是迫于形势,他为了利用各种势力击败项羽,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国。刘邦总结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认为秦朝废除了封建制,导致“孤立而亡”。后来,他在分封同姓诸侯王时宣布:“非刘氏而立,天下共击之。”其目的显然是想仰仗刘氏宗室的血缘关系,以构筑皇权的屏障。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唐初的道为监察区,且监察官员并不常设。唐后期,各道监察官员多由节度使兼任,统管军政、民政、监察等各项事务。天下“为四十余道,大者十余州,小者二三州”。道实际上成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两税法实行之后,赋税的地方留成约为四分之三,中央仅得四分之一。“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清代一级行政机构为省,实行三司督抚制,各省设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其上设巡抚总理一省事务,又设总督节制数省,但督抚有中央派遣的性质,两者之间相互牵制,而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也有奏事之权,并不完全听命于督抚。各省赋税七成以上要起运中央,为数不多的地方留存在支用时,也须经户部审核。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邦“恢复封建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代后期的道与清代省的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