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有着较长的向海外移民的历史。但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几十年,中国向海外移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型,中国向海外移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阶段中的移民涉及留学生、高技能和低技能移民、国有企业的建筑工人以及或大或小的移民企业家等不同类别的移民,移民目的地主要是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地区和国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寻找机会,从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到小企业家,再到来华留学生,中国接收的各类国际移民数量不断增长。2018年,中国累计发放外国人工作许可33.6万份,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已超过95万人。目前学术界已形成共识:中国正在成为重要的国际移民输入国。

——摘编自梁在、王楠《中国和21世纪的国际移民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移民呈现的主要趋势,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移民的积极影响。
2023-08-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1965—1974年美国集装箱船数量变化趋势图。美国集装箱船运输业的发展(     

                                     图2
注:集装箱于1956年发明并使用,1966年开始全球运输,是国际贸易货物多式联运过程中的重要运输方式。
A.促进了运输工具和技术的变革B.提供了人们出行新方式
C.说明政府重视集装箱船运输业D.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 . 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地位的变化趋势。图中变化趋势可以反映(       
A.国家政策的变化主导了两条丝绸之路地位的变迁
B.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
C.朝代更替是明末清初海、陆丝绸之路下降的主要原因
D.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使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
4 . 西晋王朝定鼎中原,旧吴荆、扬两州从“根本”之地变为新附边地,并分割荆扬以防范吴地。此后的东晋宋齐时代,南岭三郡无论隶属荆州,还是隶属湘州。始终与广州分离,“单向嵌入”岭南的政区边界设计成为江左政权遥控岭南的重要手段。这种变化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中央政府对南方统治力增强
C.基层治理逐渐走向理性D.社会分裂局面得到有效防范
2023-06-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7-10更新 | 2286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时历史试题
6 . 西方近代以来福利思想发展变化如下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西方近代以来福利思想发展变化表
阶段时间理论基本观点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实行济贫制度
20世纪30—70年代国家干预主义福利理论通过国家力量加强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70—90年代新自由主义福利理论福利私有化,反对福利国家制度
20世纪90年代后第三条路和福利多元理论强调市场和政府作用的协调,主张福利由不同部门共同完成
A.①阶段反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B.②—③阶段变化基于自由主义的流行
C.④阶段适应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D.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未能得到解决
7 . 2022年9月,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报告,8月美元支付占比为42.63%,欧元34.5%,英镑6.45%,日元为2.73%,人民币为2.31%。据此可知(     
A.布雷顿森林体系地位不可撼动B.各货币间的汇率保持着稳定
C.国际金融多极化趋势格局明显D.经济全球化主导力量未变化
8 . 一部中西方酒的发展史在酿造出醇厚酒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深深浸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贾湖遗址酒石酸的发现,河姆渡文化遗址陶杯、陶尊、陶盉的考古发掘,昭示出酒的发明当在7000年以前。中国最具特色、最著名的是以粮食为原料酿造的黄酒、白酒。早在《尚书·酒诰》中,“德”字主要指与政教联系紧密的酒德,是酒礼的内在道德规范,强调饮酒要求适中、平和、有节,“酒以成礼”、“宴以合好”。我国古代有“尊”“壶”“角”“献”等各种各样的酒器,酒器种类的繁多不仅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通过不同的酒器代表不同的身份。酒在民俗生活中与趋吉避凶、祈福禳灾等人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这种民间纯粹功利性、实用性的祈求,均能通过酒祭、占卜、神供、祈禳、禁忌等途径获得心理的满足,这是与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创造。

——摘编自万伟成《中华酒文化的内涵、形态及其趋势特征初探》等

材料二   西方文化中不乏酒的传说,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身兼酿酒者和葡萄种植者的庇护神和艺术之神。从公元前7世纪起,每年春季播种和收获季节,希腊城邦的人们都会举行祭祀酒神仪式——“大酒神节”,歌颂狄奥尼索斯的丰功伟绩。西方人把葡萄酒视为“神授”之物,试图通过酒神崇拜使饮者自律。西方酒器多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每一种酒都有其固定的使用杯子,如鸡尾酒杯、白兰地酒杯、香槟浅碟杯、白葡萄酒杯等。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映出对酒的尊重,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等,按照味觉规律,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

——摘编自饶清清《中西酒文化差异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和西方酒文化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酒文化形成的原因。
9 . 下表所示为1921~1925年中国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统计情况。这可用来解释
地区农产品农民生活资料
平均自用部分平均出售部分平均自给部分从市场购买部
(比例)(比例)(比例)分(比例)
河北、河南、山西、安徽北部等8个县56.5%43.5%73.3%26.7%
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南部等6个县37.2%62. 8%58.1%41.9%

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B.实业救国思潮的蓬勃发展
C.农村纺与织出现分离趋势D.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升
2022-07-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代科举制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明朝时经义、诗赋、策论虽并同为科举考察对象,但将经义置于统摄地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
C.官僚政治角色发生变化D.科举取士程序走向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