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交流·联系·发展

亚历山大崇尚东方宫廷礼节,要求大臣行东方式的匍伏礼。他享用东方君主的服饰,身穿米底人的服装,头戴波斯王冠。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专制政体,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设立总督等地方官职。他曾将三万波斯青年带到苏撒,按马其顿军训制进行训练,编入马其顿军队。亚历山大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凡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1)依据材料,概括亚历山大促进文明交流的措施。

15183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

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

——周一良等《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2)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述麦哲伦远航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欧洲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器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取代了印度、中国等国的传统手工纺织品。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是工业原料,如棉花、生丝等,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香料、茶叶等特产。19世纪后期,随着列强的资本输出,蒸汽机、机车、铁轨等机器设备和金属制品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3)依据材料,指出国际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今天的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通过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迅速传递信息,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推动了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也带给了人们更加便利的生活。

这个新的互相联系的世界也遭到了某些人的批评。例如,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一个具体的影响就是英语成为全球通信体系的主要语言,这实际上将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语言限制在小范围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4)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这一趋势的看法。
2024-01-1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1842年,清朝设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对外通商、交涉事宜。1861年,设总理衙门,主管外交、海关、派出驻外使节等事务,同时置南、北洋通商大愿,由两江和直隶总督兼任,可独立处理当地对外事务。此后,其他地方督抚也可与外国谈判,订立条约。上述变化反映出(  )
①外交近代化的趋势②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中央集权受到挑战④清政府统治的根基严重动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7-27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法治。

材料一   在西周社会中,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刑罚体系,礼与法相混淆。西周后期,统治阶级的司法统治经验越来越丰富,于是“法”的概念开始逐渐从礼治中剥离出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分别提出了德治和仁政、法治和刑罚的不同社会观念,从中分离出了礼与法。在秦朝时期,法治和礼治的对峙到达了高峰。但是到西汉中期,随着社会的稳定统一、礼与法的关系再度发生了变化。统治者开始将儒家思想作为立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强调德刑并用,德主刑辅。

——牛首强《中国古代法中礼与法关系的演进探思》

(1)依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汉代法治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1949年至1978这一时期,经济立法相对较少,经济法尚未以一门专业法学和一项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形式出现。《土地改革法》提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规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企业管理体制
1979年至1991开始了规模空前的经济立法活动,制定一批系统性、原则性、基础性经济法律法规。《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等
1992年至2012经济立法呈爆发式增长,相关市场经济的许多重要基本法如《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票据法》等均在此期间出台。我国依循国际惯例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通过了《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依据史际春《改革开放40年:从懵懂到自觉的中国经济法》等编制

(2)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立法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任选两个时期,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经济立法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4-0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是中国人口的飞跃时期。

材料一   清朝人口统计情况(单位:万人)

——数据引自《清实录》

材料二   清朝初期,清查人丁时不仅百姓多方隐匿,地方官也担心增丁赋重,不便办纳,有意少报数字,因此实际上的人丁数量应当大大多于统计数字。康熙五十一年,宣布以前一年;银作为定额,新滋生人丁,一律“永不加赋”。随后雍正又实行“摊丁入亩”,使清查人丁的工作完全失去了意义,长期未再进行。

在清政府重农政策的引导下,土地开发范围更广,利用亦更为精密。番薯、玉米一类高产作物的引进和广泛种植,客观上有可能养活更多的人。在社会局面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人口增长趋势形成并持续较长时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分别指出材料-中不同阶段的清朝人口统计数据变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5 . 新兴与发展

材料一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于1981年率先提出了“新兴市场”(EmergingMarkets)概念,以进步、发展与活力来概括发展中国家中那部分发展较好国家的基本特征。有中国学者经过综合测算甄选,界定新兴市场国家为30个,简称为“E30”。

新兴市场国家分布示意图(E30,图中阴影部分)


不同类型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全球占比(%)

年份1998—20022003-20072008-2012201320142015
发达国家55.3751.2345.0242.1041.4841.06
新兴市场国家
(E30)
35.3438.9644.6047.3948.0347.31

——胡必亮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测度与发展前景》

材料二中国“一五”到“十三五”时期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趋势表(%)


——编自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兴市场国家E30的地区分布特点。概括其GDP在全球占比的变化趋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出现过若干高峰时期。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023-01-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2022-09-08更新 | 3249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A)试题
7 . 劳作方式•世界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筒车。“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俄宛转以风生。

([唐]陈建章《水轮赋》)

6月用犁耕田地和8月用镰刀收割。

(809—818年《天文学笔记》

中“农业日历”,

维也纳奥斯特里兹国家图书馆藏)

1840年驱动着一台脱粒机的

移动式蒸汽机

1867年至1894年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枪炮弹药的生产车间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厂的

生产流水线


21世纪中国某电器的

5G“无人工厂”

(1)从动力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两个角度,各任选两幅图片说说自己的理解。

材料一   172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率(%)


——[日]宫崎犀一《近代国际经济》

材料二   产业巨变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巨大变化。世界贸易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增进了世界物质生产和贸易利益,其中存在不平等与不平衡。……更可怕的是,自18世纪以来这种经济秩序至今仍存在,在西方经济学家的诠释和粉饰下,变成了合理的、“先进”的,并被当作真理去推广。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等



(2)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变化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从商品种类、交通运输、贸易格局中任选两个方面说说自己对世界贸易变化的认识。
8 . 地方行政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一   隋朝大臣杨尚希上表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隋文帝遂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平陈以后,即将此制推行于全国。

材料二   《唐六典》中规定,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要“宣布德化”,纠绳“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审察冤屈,躬亲狱讼。”《宋史·职官志》载:府、州、军、监诸职,“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凡法令条制,悉意奉行,以率所属”,并按时“举行祀典”。

材料三   唐宋时期,地方官在南方地区办学校、兴礼乐,使这些地方“教化大行,俗若邹鲁”。社会教化由北方政治文化中心向南方地区推进的趋势开始尤为凸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隋文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进行简要评价。
(2)阅读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地方治理的共同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这一时期社会教化“向南方地区推进”的原因。
9 . 冷战结束后,美国提出“无国界”论,宣称政治经济已没有国界了,各国的内政已国际化了,已没有国界了;文化、信息也没有国界了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人权无国界”论,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道德核心”。美国热衷于宣扬“无国界”论的目的是(       
A.为其全面扩张和渗透制造根据B.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C.为开展反恐斗争提供舆论支持D.阻止“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2024-03-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教能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引经注律,是指汉代儒家学者根据儒家经义来研究、解释法律,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是重要的变化。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法律的言论中,反映了 “引经注律”趋势的有(     
①“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晋书•刑法志》)
②“峻礼教之防,准五服(血缘亲疏)以制罪也”(《晋书•刑法志》)
③“齐之以法,示之以礼”(《魏书•刑法志》)
④“(南朝陈)不孝及内乱者……终身不齿”(《隋书•刑法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3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