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以土枪土炮抗击了用近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训练有素的日本侵略者达5个月之久,先后作战100余次,打死击伤日军3万多人。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日本已确立独占中国的局面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腐朽D.台湾军民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
2 . 1894年8月,英国杂志发表漫画(文明的胜利)(下图),头戴橄榄枝的西方人背靠机枪与火炮,优雅地观看东方两条龙的生死搏斗。这反映出
A.西方国家对世界和平的向往B.欧洲文明对东方文明的蔑视
C.欧洲国家对日本获胜的担忧D.工业革命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2022-01-05更新 | 33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专家联测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双方参战的军舰来看,力量似乎均衡,但结果相差十分悬殊。清统治集团认为中国在东方仍然是大国,日本“蕞尔小国”不足为患。它们一直都把防止农民起义、镇压农民起义放在首位,建立海军意在沿海无事即可,故北洋舰队建成后,从此停止购船,一些购置较早的舰船航速较低,没有及时更新。北洋舰队水雷船排在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18946月底,在朝鲜半岛备战之际,丁汝昌竟收到下次实难送煤的电报。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弹药不足,尤其是威力巨大的“开花弹”严重不足。

——付忠信《谈甲午海战清军失败的根源》

材料二   19379月平型关初战到193810月武汉失守,我军在敌后战场对日军作战1600多次,毙伤敌6万余人。从武汉失守到19458月大反攻前的610个月期间,正面战场并没有严重的战事。日军侵华的主力是对着解放区作战的。1939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占其侵华总兵力的62%。由于解放区军民长期的浴血奋战和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建设,为大反攻准备了相当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敌后解放区成了战略大反攻的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基地。

——陈向阳、孙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海战“结果相差十分悬殊”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经过。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述敌后战场在抗战防御、相持、反攻三大阶段中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
4 . 图1是《点石斋画报》乐卷上刊登的关于牙山战役的图画。它是对战斗宏大场面的全景再现。图2来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战争画报》。图中上方矩形文字框中写道∶"大岛旅团的士兵英勇奋战,将牙山的清军驻兵打得溃不成军。"这两幅图片
A.说明中日两国均在前线派驻记者B.说明牙山之战真实历史无从考证
C.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可信史料D.为研究甲午战争提供了独特视角
21-22高三上·北京西城·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与19世纪40、50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不同,19世纪80、90年代的侵华战争
A.由于中外之间的贸易摩擦而引起B.由于列强侵略中国的邻邦而引起
C.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D.目的是获取和扩大政治经济特权
2021-12-26更新 | 31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871年,中日以对等立场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其第二条:“两国既经通好,自必互相关切。若他国偶有不公及轻藐之事,--经知照,必彼此相助,或从中善为调处,以敦友谊。”英法美驻日公使强烈抗议该条款系“日中结盟”,谴责日本违背过去所作保证。由此可知
A.中日自此建立平等友好关系B.列强试图维护在华侵略权益
C.清廷力图以夷制夷实现自强D.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被揭露
2021-12-25更新 | 3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188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伊藤博文在天津签订条约,该条约是为解决朝鲜甲申政变所引发的中日冲突遗留问题而缔结的。条约规定,中日同时从朝鲜撤军,由第三国教官训练朝鲜军队,若朝鲜发生变乱或重大事件,两国出兵时须互相知照。这一条约
A.降低了日本的国际地位B.埋下了甲午战争的隐患
C.维护了朝鲜的领土主权D.限制了日军的对朝行动
2021-12-2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所示分别是刘永福誓师与北伐军誓师。两图的共同主题是
A.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B.反对列强,维护主权
C.抵御外侮,保卫台湾D.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2021-12-17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晚清时期,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中英《北京条约》签字页

②《南京条约》签字页

③《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④《马关条约》签署场景

材料二   春愁难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清。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1)请将材料一中图片所示的四个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序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作者以“春愁”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从材料三的时间轴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主题加以论述。(要求:史实正确,论述准确,逻辑清晰。)
2021-12-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据海关关册统计,1872年有外商343家,1882年有外商440家,1892年有外商579家。据香港一家刊物记载,在1865年,全国还只有外资企业78家,至1893年底已增至580家,主要集中于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工业三大类。这说明
A.外商资本投资的重点放在中国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流
C.中国开放政策对外资有吸引力D.列强重视对中国的经济渗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