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图1是《点石斋画报》乐卷上刊登的关于牙山战役的图画。它是对战斗宏大场面的全景再现。图2来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战争画报》。图中上方矩形文字框中写道∶"大岛旅团的士兵英勇奋战,将牙山的清军驻兵打得溃不成军。"这两幅图片
A.说明中日两国均在前线派驻记者B.说明牙山之战真实历史无从考证
C.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可信史料D.为研究甲午战争提供了独特视角
2 . 历史学家金冲及说:“如果用短视的眼光来看,甲午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史上新的一页。”这一论断是基于甲午战争
A.导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方向发生转变B.推动了中国政治机构现代化转型
C.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D.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2021-12-10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圆明园的遗址日本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

A.中华民族的屈辱B.中国人民的抗争C.天朝体制的崩溃D.民主革命的实践
4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2021-11-08更新 | 102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出现的背景是
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清政府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需要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6 . 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国人的民族意识尚未完全形成B.东南互保使南方免于战争
C.清政府的战前动员工作力度不足D.战争结果并未影响中国全局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承担

材料在西方列强侵华的过程中,虽然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许 多爱国军民仍然在祖国的陆疆和海疆勇敢地承担起了抗敌、御辱、图强的历史责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反侵略的史实,以“责任担当”为主题写一则历史小短文 (要求:主题鲜明,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8 .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发动舆论战,欧美媒体几乎一边倒,支持日本,美国《纽约先驱报》提出“日中战争是文明对专制之战,日本的作为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论点。这说明
A.日本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B.美日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C.国际舆论左右战争进程D.西方价值观扭曲侵略真相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科状元的命运

材料一1895年,四川人骆成骧摘取乙未科状元桂冠,四川人士英不引为荣耀。骆成骧衣锦还乡,先会同乡,次拜十三帮会首。十七日进城…道府亦出城答拜,冠盖如云,道途相望。骆君题区悬挂馆内…连日演戏开宴,貂蝉满座…二十四日吉辰,锦还故里。至日,仿送状元归第故事,虽未能如京兆尹之执事蛘明,而坐轿上被红几满,伊如本埠之行亲,迎礼者皆诧为未曾见。

——摘自《申报》

材料二 光绪一朝,所取状元皆不得意。陈冕早逝,黄思永以无罪陷狱,昭雪后亦不得大用。赵以问、刘福姚、骆成骧皆偃终身,并不得开坊晋一阶…唯张以经营实业起家,以视先代鼐甲由清贵而直跻清要,盖不可以道里计。殆科举将废之先兆欤?

——摘自辜鸿铭等著《民国笔记(作者的亲闻记录)合集》


(1)材料一、二两则史料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2)阐述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这说明
A.中国的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B.远东国际关系日益趋向平等
C.中国东亚主导地位逐渐丧失D.旧藩属国近代国家意识觉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